二、翰林!翰林?

    二、翰林!翰林? (第2/3页)

    目标达成,高克恭满意地轻拍了拍江如眠的肩膀,一言不发地离开了侧厅房。

    傍晚的阳光漏进严府,严升正在书房内读《明成祖实录》,书房当中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桌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字帖,并数十方宝砚。书房左边设着斗大的汝窑瓷瓶,西墙当中挂着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颜鲁的对联。这时小厮来报江如眠带着写完的青词前来拜访。

    严升闻言心中开始盘算起来,道小厮:“让他进来。”

    江如眠进入书房后行礼道:“拜见阁老。”

    严升闻言缓缓起身,将手中的书籍轻轻搁置在案上,笑眯眯地道:“永叔来啦,快请坐。”

    江如眠随即落座在案旁的椅子上,将写好的青词递给严升:“阁老之前让我写的青词,现下写完了。”

    严升接过青词,打开看了一下随即放到了一边:“这个不着急,你之前写的奏疏我看过了,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识,后生可畏呀。”

    江如眠心中犯疑,谦虚的笑道:“多谢阁老夸奖,往后还要向阁老多多学习。”

    严升听后摆摆手说:“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套毛笔,笔杆透着星星点点的斑竹,笔套晶莹。看着江如眠直直地望着毛笔,严升笑道:“这笔杆,是当年成祖爷派郑和下西洋带回的小叶紫檀木做成的。笔套平常些,和田羊脂白玉雕的。最难得的是这毫!是当年云南土司抓的的一条通体红毛的土狼的尾毫做的,给很多人看了,都说怕是千年只有这一条。放眼朝中,能用得起这套笔的人不多,配给你正合适。”

    江如眠心中一震,犹疑地接过笔仔细的端详片刻,随后放到书桌上拱手道:“学生才疏学浅,愧不敢受阁老如此重礼。”

    严升摆摆手道:“算不上什么重礼,我还希望以后你能拿着这支笔多向朝廷提奏疏呢。来来来,先装起来,一会儿派人给你送过去。”

    江如眠心中十分惊讶但也没有推脱,连忙又行礼道谢。

    严升笑着摇摇头:“永叔不必客气,以后还要多来往呀。”

    江如眠恭敬地说:“多谢阁老厚爱。”

    就在此时严廷忠阔步走了进来,径直坐下,玩味地看着江如眠,哂笑道:“江大人别来无恙,听说你刚刚晋升了翰林编修,真是恭喜。”

    江如眠神色微变,但很快恢复了平静:“承蒙大人关照。”

    见二人之间氛围微妙,严升轻咳一声,道:“看来你们俩已经认识了,往后还要互相帮衬着。永叔,天色也不早了,你先回去吧。”

    江如眠躬身应诺,转身离开书房。

    待其离去,严升面容瞬间冷峻了下来,沉声问道:“怎么回事?”

    严廷忠连忙起身,恭敬道:“不是什么大事,不过在戏坊小打小闹罢了。”

    严升冷哼一声:“不要多事。”还不待严廷忠解释便径直走出书房。

    数日后,傍晚,落日熔金,暮云四合。荆钗坊静静地矗立在街旁,质朴无华,就像一个被世俗所抛弃的老人沉静地坐在街角看着尘世变化。

    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后,胡胜正坐在柜台后记账,心中感慨,今天的生意虽然比昨日好些,但仍无法与前几年相提并论,赋税连年增加,逛街的人也越来越少。

    正在自顾自惆怅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清冷的声音问道:“请问莫掌柜在吗?”

    胡圣抬头一看,只见一个少年衣着朴素,手中却捧着一个价值不菲的檀木盒子,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

    胡胜心中疑惑,连忙起身迎道:“在下荆钗坊的账房,请问公子是?”

    “在下江如眠。”

    胡胜忽然想起莫念的嘱咐,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