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内阁首辅黄淮

    第十二章 内阁首辅黄淮 (第2/3页)

老,最受皇帝器重的人,内阁首辅成为统称是之后明英宗时期的事情,纵观整个大明朝,内阁首辅从未成为过正式官职,它真正权倾朝野,还是始于后来仁宣时以杨士奇为首的“三杨”期间,那时候内阁首府已经加了六部尚书衔,直至万历时期的张居正达到权利顶峰,不要说大臣,就是皇帝的旨意也可以“留中不发”,而内阁发展壮大的同时,宦官也是越做越大,而这也是始于朱棣,他在位时,还能处处限制,皇权极为稳固,可大明中后期净出一些懒人皇帝,才导致皇权式微的局面,从这方面讲,朱棣本人是要负有一定责任的。

    不过现在的内阁首辅虽然位子不高,权利不大,但却备受皇上信任,天天跟在皇上身边,出谋划策,辅政天下,虽说没有最终决策权,但却几乎事事都要参与,这样的人谁敢小觑?这已经是许多读书人奋斗终生的目标了。

    汤宗借了个陈奏大理寺卷宗审查的由头径直来到了内阁门口,还没等通报,便正好被提笔写字的黄淮抬头看见。

    他放下笔,诧异地站起来,“汤大人?”

    汤宗走进来,笑着拱拱手,“黄大人。”环顾四周,“怎么?今日内阁就你一人?”

    黄淮笑着走过来,抓住他的手,招呼着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今日内阁的事情正好也不多,杨士奇,杨荣兼着太子少师,常在东宫,其他阁员也都各忙各的去了。”说完看着汤宗,“正传兄,你来的正好,我这两天正琢磨着去找你呢。”

    汤宗字正传。

    黄淮叫汤宗的字,就是亲近了许多,自然下面的话,就不是官场明面上能说的了。

    两人是同乡,都是浙江平阳人,关系融洽,而且汤宗当年能出诏狱,也是有赖黄淮向朱棣进言。

    “为了奉天殿刺驾的案子?”汤宗笑问道。

    “不错。”黄淮点头,沉默几息,神情严肃道,“正传兄,昨日皇上召我问话,问起了奉天殿的案子,我知皇上是在问我接下来该如何办,可我还没有想好,便没有直面回应,但这件事躲是躲不过去。”

    “宗豫兄,这件事的确麻烦。”汤宗也称呼了黄淮的字,他说了这一句便没有再说,有意让黄淮将要说的说完,看看他的意思。

    黄淮自然也知道,便继续道,“正传兄,我知道你为什么同意郑赐意外所致的结论,你我都是前朝旧臣,这件事对我们这些人都非同一般,关乎身家性命,这个结论要是皇上满意也还罢了,但现在事与愿违,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向皇上推荐你最为合适。”

    汤宗闻言笑道,“宗豫兄,不瞒你说,我这次来也正是为了此事。”

    “哦?”黄淮惊讶。

    “宗豫兄,这个案子你大可以向皇上举荐我。”

    黄淮看着他,“难道正传兄查到了什么?”

    汤宗点头,却不愿意细说,“是有点进展,具体还不好说,但这个案子肯定有问题。”

    黄淮惊讶,“果然是歹人所为!”想了想,问汤宗道,“那依正传兄看,这背后会是谁所为呢?”

    汤宗摇头,“真正的查案还没有开始,现在可说不好。”

    黄淮沉默一下,笑道,“你这一来,我心里就有底了,正传兄果然不愧神断之名,我就知道,这件案子交给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