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杨士奇

    第一百三十六章 杨士奇 (第2/3页)

那人看到大喜,赶忙上前两步,远远道,“正传兄,你终于来了!”

    汤宗在凉亭外勒马停下,车在行赶忙将他扶下,汤宗顾不得喘息,急忙上前,“东里兄,果然是你。”

    来人正是内阁阁员、太子侍讲杨士奇,号东里。

    他与汤宗是同岁之人,也几乎同时入朝为官,是以互相钦佩,向来交好。

    其实那两句被纪纲和左千户歪解的诗,从意思上并不能看出是谁要见汤宗,而是这首诗本就是杨士奇所写,还曾私下让汤宗品评过,并不为他人所知,纪纲也自然不可能猜出来。

    两人来到凉亭中坐下,顾不得寒暄,汤宗便急切道,“东里兄,你不在京师,却在这里见我,还要避开纪纲,可是朝廷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士奇面带愁容,点头道,“我知皇上要你回京,昨夜便秘密出了京师,在这里等待。”

    说完正色看着他,“正传兄,京城里的确出了大事,太子有危!”

    “啊?!”汤宗一惊,“怎么回事?”

    “正传兄,汉王遇刺你可知晓?”杨士奇问道。

    “自杭州府回来时曾听陈瑄陈总兵说起过,可这和太子有什么关系?”汤宗疑惑。

    “正传兄,昨日凶手已经被拿获,但是却在礼部尚书耿通的府邸之中,他一口咬定是耿通指使。”杨士奇道。

    “什么?!”汤宗闻言大惊失色,他看着杨士奇,回忆杭州府种种,猛地一拍自己脑袋,“好大的一个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这礼部尚书耿通是个铁杆的太子支持者,永乐二年的太子争夺大戏,文臣多支持朱高炽,武将多支持朱高熙。

    可问题是,朱棣心底里更偏爱朱高煦,于是在方式上,包括黄淮、谢缙等人在内,都是在与皇上议事或者闲谈之时,见缝插针,比较含蓄地向他进言,唯独这耿通不同,颇有一副视死如归的气势,多番上书,言辞激烈,坚持维护嫡子立长不立幼的宗法礼制,还说立朱高煦为太子,将社稷不稳,日后必生乱云云。

    朱棣大怒,将其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