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妖百脉汇 第一百一十三回 白送人

    蛮妖百脉汇 第一百一十三回 白送人 (第2/3页)

待年老时念其子孝,若子从,委屈求全,死于愚孝。若子不从,则诋毁之,死于他人之言。故有,父慈子孝,父若不兹,子走他乡。」

    董墨再惊,开口道:

    「当对,邦清则明,邦浑则昏。」

    易清丰点头道:

    「善。」

    董墨微微叹息一声,再道:

    「世间可有道理?」

    易清丰微微摇头道:

    「无道理。」

    董墨并未反驳,而是开口问道:

    「何解?」

    易清丰道:

    「世间有道,有理,但无道理。」

    董墨道:

    「请指教。」

    易清丰回道:

    「天地运转、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此皆是道、春夏秋冬、四季运转、包括生老病死此皆是道。但非理也~」

    董墨道:

    「何为理?」

    易清丰道:

    「先贤观天地之道乘其正气,体四时六气之辩而御之,记书而录,此为人之书,理也。」

    随即易清丰再次开口道:

    「以自身所学所知去改变他人所学所知,便是有道理也失道理,此故为,世间无道理也。」

    董墨再开口道:

    「请详解。」

    「鱼一生生活于水中,牛一生生活于陆地之上,各便有各的道,亦是各的理,以自身认知去要求别人本就先失理,后失道也。再有,人都是单个认知的思想。你所走的道,便有此道之理。别人走的道亦有其理。如果世间只有一个道理,便无道理。故言,世间有道,有理。但无道理。」

    董墨沉思不已,易清丰继续开口道:

    「人是无法做出超过自身认知的事儿的,更无法真正的去说服一个人。」

    董墨再次沉思便再开口问道:

    「道家吕祖有言,顺为凡,逆为仙何解?」

    易清丰笑道:

    「人如果只顺应人性之本能,不修持己身,为凡也。人应顺天地之道,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这个才是逆中取顺。故佛家八戒、道十善,儒家君子三立、四不、三戒、九思、三乐、三德

    ,皆是为逆而顺也。」

    感觉似乎是说的麻烦了点儿易清丰一转念再次开口道:

    「顺天地之道,逆人之本性可以为仙也。而不是被人曲解的,顺人之本性,逆天而行可以为仙也。」

    董墨再道:

    「江山亦换,人性难改。」

    易清丰道:

    「故,怎一个难字了得。」

    董墨心中还有一惑又道:

    「何为伪圣?」

    易清丰看着董墨又道:

    「董墨,你真的准备好了嘛?」

    董墨沉思片刻道:

    「然也。」

    易清丰道:

    「大道殊途同归也,道家修一颗清净之心,无为应事。佛家修一颗菩提之心,主莫向外求。儒家修正,养一身浩然正气。其皆在一也,无论各法各门,都是助人去寻那一,你迟迟无法真正的迈入九境,便是因为你尚未为立心于天地,立命于众生~」

    不想随着易清丰讲道,董墨胸膛之内浩然正气不断翻涌久久无法突破的瓶颈有了丝丝裂痕。

    察觉到董墨变化的易清丰继续开口道:

    「董墨,当一股正出现之时,世间便必有一股邪出现。你真的做好破境的准备了吗?」

    强行压制住自己破境的董墨开口道:

    「尚未~」

    易清丰道:

    「善。」

    董墨又语:

    「知行合一何解?」

    易清丰道:

    「知如果不是自己所悟,便是不知,自然无法知行合一。知若是自己所悟,还有可能做到知行合一。」

    「你感书上之道理无用,其实并非是你的错觉,也不是书的错,而是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理,你可从中参考,却不可直接拿来用,本就不是一人,自是无法贾道合一。不然,知行之道,终身都难达到,更言误己,是书误己,非也,自误己也。」

    「世间可有人达到知行合一?」

    「有,田家种地的老农。生而赤子心的道种。」

    此时体内浩然之气再次翻腾不息的董墨,再次出手压住,不敢多言。

    另外一边,忍不住直点头的张怀玉,眼睛一闭便开口道:

    「天地之心为万物之心,我若无心便见天地万物之心,有理,有道。」

    不想随着话出,张怀玉周身道韵翻腾不休,水、火之象,朱雀、玄武同时跃出,身体布满雷霆欲起而直通三十三重天。

    被惊的易清丰赶紧开口道:

    「封住他的道韵,不敢让他破境~」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想易清丰还未开口,秀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