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华夏青铜铸造工艺之极—秦剑!

    第四十四章 华夏青铜铸造工艺之极—秦剑! (第2/3页)

    汉宣帝登基的时候,离着秦国灭亡已经过去两百年了!

    “剑身灰黄色,组织细密,没有沙眼,而且剑身表面都进行了精细的锉磨、抛光!”

    孔建文细细将这把剑来回检查了一遍后,非常满意的说道:“没错,这就是一把秦剑!”

    “而且,是一把秦朝青铜剑铸造工艺的最巅峰,最成熟时期的杰作!”

    “这把剑从外观和制式上来看,和秦制铜剑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具体的铜锡配比,还得送请专家鉴定。”

    孔建文推了推眼镜,颇为肯定的说道:“不过我估计,这应该就是一把秦制铜剑,没准还是这个墓主人的家传宝剑。”

    “不然不可能泡在水中两千年不朽!”

    “更不可能会珍贵到放入棺椁中,与墓主人同眠。”

    一把青铜剑,想要在地底两千多年都还不生锈,需要满足很多条件。

    第一,最好是要在密闭缺氧的环境中,要嘛是真空状态,要嘛就是类似越王勾践剑那样,长时间被泡在地下水里,与空气隔开。

    这样才能减少氧化,少氧化了自然就会少生锈了。

    第二,那就是剑身必须要做防锈的措施!

    越王勾践剑之所以两千五百年不生锈,最重要的原因是剑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

    铬被用于冶炼金属中时,具备高强度、抗腐蚀、耐磨、耐高温、耐氧化的特性,可以保护器物不锈!

    除此之外,华夏古代还有另一种防锈措施。

    那就是秦青铜剑铬盐氧化保护技术!

    在青铜时代,一把剑好不好用,锋利不锋利,完全取决于冶炼的时候向铜里加入多少锡。

    锡少了,剑就太会软,但锡多了,剑又会太硬,容易折断。

    如何去掌握这个铜锡配比,是一件非常考验冶炼工艺和水平的事情。

    并且还对青铜剑的尺寸有很大影响。

    青铜剑在刚出现时,剑长只有二三十厘米,还只是短剑。

    华夏历史上十大名剑中的鱼肠剑,根据推测就是一把二十厘米的短剑。

    当时剑之所以短,就是因为铸剑工艺的限制,做不出又长又锋利又不容易断的青铜剑。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青铜工艺的进步,青铜剑的长度也普遍达到50~60厘米左右。

    战国晚期时,青铜剑更是能够做到75厘米长,还依旧非常锋利好用。

    而秦式铜剑,更是青铜剑领域的一大突破。

    秦代的关中秦剑,普遍可以达到80厘米长,最长的甚至有95厘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