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

    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实力 (第2/3页)

,闯军死伤达到了万人以上,其他历次占城略地,基本上是兵不血刃,或者最多伤亡数千人级别。

    而且李自成攻城时还最喜欢用老弱当炮灰分摊火力,比如下令让老幼妇孺百姓担土填壕填护城河,每个人挑三担土倒到护城河壕当中,就能赦免后续作战义务,

    如果运这三趟的过程中被射死了,那就算自己命不好,也没机会反抗李自成的命令了,而活下来的,只会觉得侥幸,反正后续也不用再冒险了,也懒得反抗。

    这样赌运气的分化之下,饶是前前后后被李自成逼着冒险的超过了百万人,但因为心不齐,都觉得自己侥幸躲过了没必要再反抗,就让李自成一直做大,

    攻了那么多城,嫡系老营和百战精兵损失都不大,源源不断总有炮灰分摊火力。

    只能说李自成薅羊毛的水平还是不错的,没有跟崇祯那样逮着一群羊死命薅,他知道让人冒三次生命危险后就放过对方,换一批老弱薅。最后以汉人的能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竟也就没闹出任何明显反抗。

    这样一路从山东河北走过来的闯军,最后抵达北京时,核心战力保存得还是非常好的。

    而弑君崇祯前后,北方明军投降又给李自成带来了巨量的临时战力,这进一步加强了他如今面对吴三桂和多尔衮的底气——

    唐通的密云兵,倒是如历史同期那样,被吴三桂吞了,但马科、白广恩的兵马,吴三桂只是拐走了一半左右,还有一半大约三万人,如今可是依然跟着李自成的。

    另外,山西明军,只有周遇吉的人马是死战到底,没有投降。可本该跟周遇吉并肩作战的熊通,可是带着大部分战力直接投降了。

    再之前,太原城破时,巡抚蔡懋德倒是殉国了,可蔡懋德的用人不当、苛责求全,逼反了太原守将之一的张雄投敌当内应,也带去了不少山西兵。

    】

    林林总总算下来,山西,河北这两省,每个省的陷落,至少有三万明军直接投敌了,

    山东这边投敌的稍少一些,因为只有两个府被李自成的南路军刘芳亮占领,沿途裹挟到的人也就少得多,刘泽清的山东明军主力是选择了退让的。

    最后再加上京师三大营的投敌人数,说李自成这几个月里,招降了至少八万原明军地方部队,那是毫不为过的。

    只是这些明军的战斗力就无法保障了,他们在崇祯手下时糜烂至极,只有白广恩和马科的人有点战斗力。归了李自成也不至于立刻就变身牛逼,而且装备情况是不会得到改良的,李自成也不可能凭空变出武器来武装这些新附不久的降军。

    所以,截止到崇祯十七年二月初,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实有农民军战兵近二十万、其中精锐老兵约六七万。明军降兵八万,总战斗部队实打实有二十八万之多。

    六万先锋拿不下山海关,那就继续增兵!把八万明军旧部,外加部分相对年轻力壮的壮丁都拉到前线,是完全有可能的。

    吴三桂估摸着,自己最终可能要扛住十几万大军的进攻。至于二十八万全上,那倒是不可能的,李自成肯定会留一些鱼腩守住北京城,还要确保天津卫大沽口和其他沿线要害节点,加起来也得占用十几万人。

    李自成军队那可怜的后勤补给能力,也不容许他们直接把二十万人堆到山海关前线。

    此前闯军打到哪儿,都是一路吃到哪儿的,几十万人靠自运粮食,根本不可能运得过来,需要不停屠城那些不迎闯的死硬百姓补给。

    顺天府到永平府之间的防区,却被吴三桂相当程度上坚壁清野了,山海关周边的存粮抢不到,对李自成的兵力投入也是一个打击。

    李自成也知道自己必须速战速决,最后他最大的倚仗,也就只是北京城破后,弄来的那堆红夷大炮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明末各方势力中,红夷大炮数量最多的势力,反而是满清,据说到崇祯十七年时,满清全国上下竟有超过两百门的红夷大炮,谁让黄台吉当政这十几年,实在是太重视红夷大炮,太舍得下血本了。

    满清之后,原本红夷大炮第二多的势力就是郑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