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赏罚分明

    第311章 赏罚分明 (第2/3页)

川也收了好几年了,经验很成熟。这次便顺势把全部南方七省的厘金都交给他管,并且直接升级为大明朝廷的正式商业税,和原有的零散商业税种彻底合并,统一管理。

    后来,这也形成了大明新的一项制度:军队建设所需的物资,除了军粮以外,其他全部靠工商业税支撑。

    而工商业自朱元章小农思想以来、两百多年不受重视的局面,也就彻底成了过去时,

    以后的皇帝都会知道,要强军卫国,靠的就是发展工商,攀科技搞制造业。工商强军费才有来源,军备才有先进武器盔甲、优良牲畜。

    最后,因为军备还涉及营造,所以工部的职能也会相当程度归入大都督府的统筹范围,便于朱树人插手。

    这样才便于朱树人在全大明范围内探矿、开矿、造冶金炼钢厂、兵工厂、机械厂、甲胃被服……等于是把工部除了兴修水利、营造宫室这两项以外,其他的职能都归入朱树人的统筹范围内了。

    他这个总领中外诸军事、兼督南方七省钱粮军备,等于是拥有了整个兵部、半个户部、大半个工部的绝对领导权,基本上算是半座朝廷的绝对领导权。

    而且原先的六部虽有兵部,但文官并不直接享有军队的统帅权,朱树人是实打实有军事统帅权的。

    所以总的来说,他大致拥有朝廷除宫廷宿卫系统以外、全部的外朝武将指挥权,加上四成的文官系统指挥权。

    朱树人对于这样的权力范围,当然还是非常满意的了。

    他也不想吃相太难看到被人视为彻底架空皇帝的权臣奸相,以皇帝没儿子的现状,加上他跟皇帝的亲戚关系,现在这样的节奏已经是最好的了。

    而且朱树人也不擅长做得罪人的司法、监察事情,以及繁琐的人事吏治,不专业也不感兴趣的事情,交给原先专业的人去做就好了。

    另外,也是为了配合朱树人的权力结构,朝廷近期已经在讨论,逐步让史可法跟朱树人交接一下工作,然后今年之内把史可法逐步调到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去。

    这也不算架空史可法,而是让他做更适合他的事情。

    说句实话,史可法在直接督师协调众将、军事指挥方面,才能确实不怎么强。历史上他只是忠义最值得肯定,扬州守城战实在是打得有点稀烂。

    让他这种大公无私的信义之人去领导文官吏治,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而王铎已经下狱,还在审讯其具体罪行、准备定罪,他空出来的吏部尚书职位,自然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实权人物去接。

    往年和平年代,明朝内阁和六部当中,就该是以吏部为首,内阁首辅也多半是吏部尚书来当,比如崇祯时周延儒当内阁首辅,同时就是吏部尚书。

    南明班子当搭建起来时,无非是因为中原和北京沦陷,一切以军备自保为先,这才以兵部为首,算是临时的战时体制。

    现在杀了李自成、击退了多铎,众阁臣集议,觉得也不能一直保持完全战时体制,反攻还是很艰难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逐步恢复到文武并重的正常节奏上来。

    这时候重新回到旧体例,也未尝不可。

    隆武帝朱常淓也就在这几天,私下里先跟史可法通了气,让他有点心理准备,表示调任吏部尚书后,内阁首辅的位置还依然是他的,他也继续是文官之首。

    史可法本就是正直之人,对此没有异议。

    而兵部尚书空出来后,就不再专设了,朱树人此前总督三省,就兼挂了兵部尚书衔,直接让他把事情兼起来就行,他的一部分职权本来就跟兵部重合了。

    ……

    朱树人和史可法的封赏调动确认后,下面的中高层武将文官就容易处理得多。

    对多铎的决战,曹变蛟等将领的战场功劳自然是最直接的,曹变蛟也因率队击杀多铎,被封了一个侯爵,算是非常难得——

    此前南明朝廷只是给诸将功劳卓异者,酌情封伯爵,侯爵一直是省着捏着的,含金量还非常高。

    曹变蛟封了镇江侯,不过跟镇江府封地并无关系,只是说他肃清了江防,确保江南不失,准许爵位世袭。

    李辅明封了江宁侯,同样跟封地没关系,也只是领一份世禄,但爵号要子孙世减一等。

    黄得功如今还是伯爵,因为没有参加江南战役,但收复了六合、扬州等地,功劳也不小,朱树人暗中给他写信,让他再接再厉,

    这次多尔衮阿济格的救援清军很快会抵达。等多铎的死讯传开、这批江北清军援军知难而退,到时候就可以给黄得功贴金,把“击退江北救援清军”的功劳说得大一些,以那个理由给他封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