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章惇是下一个王安石?

    第五百五十九章 章惇是下一个王安石? (第2/3页)

 韩绛嗯了一声,对此不再做点评。

    他今天特意休沐在家,就是不想搅进来。

    韩绛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很清楚。

    回朝就是来当补锅匠的所以有些事情,心里面清楚就行,参与就免了。

    “从官家对章子厚的安排来看,章子厚恐怕会在广西再任一两年了。”韩绛沉吟片刻后问道:“对此,晦叔有什么看法?”

    吕公著郑重的点头:“一两年后,章子厚必将因此拜相!”

    “而且,还将是身负天下之望,如东晋谢安石、熙宁王介甫一般,挟朝野人望回朝秉政!”

    韩绛听着,皱起眉头来,问道:“晦叔此话怎讲?”

    章惇结束广西任期后,回朝拜相,这是傻子都知道的事情。

    但,如同谢安石、王介甫一样?

    这就夸张了吧?

    谢安石姑且不说,王安石当年是怎么到的那个地步的?

    别人不知道,他韩绛还不清楚?

    当年,他和他的两个弟弟韩维、韩缜,还有现在在场的这位吕公著以及其两个兄长吕公绰、吕公弼。

    天天在先帝耳边,复读着:王安石天下奇才,必可匡政救时!

    同时,大家轮流拿着王安石的文章和诗词给先帝看。

    那时候,先帝还是颖王!

    此外,王安石自己还自带流量。

    嘉佑四友之名借着天圣四友的流量,名动天下。

    同时王安石本身的政绩和道德、文章,也非常过硬!

    即使如此,这也是花了十年以上时间,才造出来的声势。

    章惇凭什么在短短一两年内,就达到那个地步?

    韩绛对此表示深深的怀疑。

    吕公著却是叹息一声,悠悠的说道:“韩公可知,近来,京师之中,高、向、曹、刘、杨、王等家的旁支族人,纷纷南下……”

    “其姻亲也都在纷纷运作着,淮南六路发运司、江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地的转般仓的差遣……”

    “就像去年,他们觊觎着三门白波发运司里的差遣一样。”

    韩绛听着,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去年年底,京城中曾出现过一股热潮。

    朝中那些和外戚家族关系密切的朝臣们,特别是高家、向家的亲戚,忽然集体想去三门白波发运司为国分忧。

    韩绛当时就感觉到不对,及时插手,虽然最终没能完全阻止外戚们的裙带进入三门白波发运司,但至少控制住了这个衙门,没有让这个事关国家社稷的重要漕运官衙,被外戚们占领。

    即使如此,韩绛依然提高了警惕。

    甚至还专门和陕西的范纯粹、永兴军的邓绾打过招呼。

    就是怕那些家伙乱来!

    不过,后来韩绛发现,那些去了三门白波发运司的外戚裙带们。

    好像并没有急着捞钱,反而干了不少实事。

    甚至利用关系,从朝廷这里搞了不少政策去。

    建立了好几个修理漕船的船厂,还给纤夫们加了工钱,虽然不多,却也是破天荒的事情!

    当时,韩绛惊呆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完全不对啊!

    大宋的外戚们,哪次出去不捞钱?不坑人的?

    怎么?难道圣人的文章道德,连外戚也能感化了?

    后来他才知道,这是高家、向家人在给他们的买卖铺路。

    这两家外戚和他们的这些亲戚,在熙河路那边,圈了好多地,种了以十万亩计的木棉。

    就等着今年,木棉丰收后,运回汴京换钱。

    于是,这些外戚的行为,就变得很合理了——大宋的外戚,就这个样子。

    只要有钱赚,那动作比谁都积极、勤快,而且为了赚钱,赚大钱,他们是很舍得的,根本不会抠抠搜搜。

    想到这里,韩绛看着吕公著,问道:“广西那边和熙河一样?”

    “嗯!”吕公著点头:“高遵惠在新得的交州八州以及过去右江的羁縻州中,种了很多甘蔗!”

    “甘蔗?!”韩绛惊了,他自然知道甘蔗——皇佑三年,他出任江南安抚使,南下赈灾,回朝的时候,路过扬州,知道扬州市面上有卖甘蔗的。

    打听后才知道,这甘蔗是苏州、明州等地的特产。

    甘蔗很甜,还可以拿来榨糖。

    大宋市面上现在的红糖,基本都是从苏州、明州那边来的。

    “交州能种甘蔗?”韩绛目瞪口呆。

    苏州、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