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如何奖励

    第15章 如何奖励 (第2/3页)

  前两天,二车间两位领导带着方翰民编写的工作总结报告,把酰化工段整体工艺改造的结果,准备向红星制药厂技术科汇报,因为这件事已经在厂领导那里备案,技术科薛科长要求老杨和老吴亲自向厂里主要领导汇报。

    尽管酰化工段整体技改并没有让红星制药厂增加新的投资,听了技术科的汇报后,虽然几位领导觉得这事儿出乎预料,但他们一直关注这件事。

    听说二车间要汇报工艺改造情况,厂里的一把手和主管生产的副厂长,以及厂里的总工程师都很感兴趣,他们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马上聚集到会议室。

    车间主任老杨汇报了工艺改造大致情况,并作了工作总结,技术员老吴详细介绍了新工艺取得的各项技术指标,但他们对方翰民在工艺改造中的作用一笔带过,几位厂领导好像只对结果感兴趣,对具体过程不太关注。

    新工艺取得了超乎想象的结果,厂领导们自然很高兴,勉励二车间再接再厉,勇攀科技高峰。

    汇报临近结束前,一把手袁厂长突然问了一句,“上次薛科长跟我谈到二车间技改这件事情的时候,好像提到一个年轻人,是这样吧?”

    “是有这么个年轻人,在这次工艺改造过程中,他在技术上起了比较大的作用。”老杨说的比较含糊。

    “既然如此,说明人家有贡献,厂里是不是应该给予一点奖励呢?”

    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显得有些犹豫,“奖励?你是说厂里出面奖励?一个工段的工艺改造,用得着厂里出面吗?”

    “不管厂里出面还是车间出面,我觉得应该给人家奖励,这可以起到示范作用,鼓励所有职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全厂的技术革新出谋划策。”不愧是一厂之长,老袁考虑问题就是比其他人深远。

    “道理是这样,我觉得车间出面奖励就可以了。”在生产副厂长看来,奖励是一件很严肃的事,自然要分等级。

    “你们看着办吧,反正应该对有贡献的人进行奖励。”

    厂长支持奖励,副厂长虽然不反对,但强调不能以全厂的名义,看来就得车间出面对方翰民进行奖励了。

    会后,二车间两位领导商量奖励办法,老吴建议给方翰民发个奖状,再给他评个车间劳模或车间先进工作者。

    其实,车间主任老杨认为,就凭方翰民对“酰化”岗位工艺改造所做的贡献,以全厂名义对其进行奖励,方翰民完全担当得起,但生产副厂长不同意那么做,老杨除了感到遗憾,也没有别的办法,毕竟他只是个车间主任,比副厂长官小一级。

    但是,老吴这建议就太离谱了!老杨认为袁厂长的意思,除了精神奖励,一定还包括物质方面的奖励,你给人家发张奖状,评个车间先进工作者,这玩意能当饭吃,还是当钱花?

    人家方翰民搞出来的新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那意味着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你却拿个奖状和车间荣誉糊弄人家,做人不能这么不厚道!

    不是说精神奖励不重要,但精神奖励不能完全代替物质奖励,否则,奖励效果将大打折扣!

    见老杨不同意自己的建议,老吴两手一摊,“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