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一夫掌天地

    第212章 一夫掌天地 (第2/3页)

有,但开宗立派则未必。何况如今华胥国哪里还有修仙宗门?都是朝廷设立的馆廨。”

    “在我看来,你的本事足可另开一门。”鹭忘机说。

    赵黍摇头道:“开宗立派哪有这么容易?而且当今世道,五国并立、群雄相竞,开宗立派意味着招聚目光,稍有不慎便是妖邪来犯。我自己孤身一人反而无惧,有了宗门牵累,要考虑的事情反而多了。”

    鹭忘机微微颔首,赵黍接着说:“不过我确实相中此地,未来若是舍下诸般尘劳,退隐至此,未尝不可。”

    “我也愿意来此,坐卧云端,长伴日月升沉。”鹭忘机说。

    赵黍眨了眨眼,还没说话,就见远处云海急涌,泛起卷云重重,雷声闷作,赵黍知晓这是梁韬将至,于是低声对鹭忘机说:“你先下去与姜茹汇合。”

    “是。”鹭忘机没有废话,抱琴飞走。

    “怎么?打扰你们谈情说爱了?”

    梁韬自天际腾云而来,落到地上望着新近凿成的泉池,好奇道:“咦?我上次来好像还没这几个池塘。”

    “国师大人何必装作不解?”赵黍说:“以你现在的修为,我登坛行法引起的一切变化,对你而言如掌上观文,历历在目。这么一股灵泉,任由倾泻太可惜了,凿几个泉池蓄积一二,物尽其用罢了。”

    梁韬感慨道:“唉,崇玄馆那些小辈,只知道享受福地道场的好处,却没有几个知晓凿建营缮,好像这一切都是唾手可得,不必费心料理。”

    赵黍笑道:“这不是显得国师大人您能耐高嘛?晚辈子弟只要坐享其成就好,何必劳碌身心?”

    “不必讥讽。”梁韬也不生气:“谁也不敢说自己所有举动都是正确无误。我当初觉得,劳役身心总归刻意,大违仙家清静之功,所以没有安排什么劳作功课。可现在想来,这么做反而过分放纵了。”

    赵黍两手一摊:“只怕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习惯散漫之人,想要其提振心志,勤奋用功,可是要吃大苦头的。”

    “能说出这话,看来你也有几分师长胸襟了。”梁韬点头赞许。

    赵黍却不认同:“我说的都是些大话,授徒传法,可不是填喂牲畜,而是要量体裁衣。晚辈弟子资质悟性如何,适合什么功诀术法,修炼之时会遇到什么难关,必须洞悉机先;弟子有何心性积习,面对不同事情如何应对,都要提前预料得中,方能知晓怎样下手点拨指正。这些东西,我还在摸索中途,就不要误人子弟了。”

    “这些东西,你是跟张端景学的?”梁韬问道。

    “老师没直接说明,我也是边看边学。”赵黍回答。

    梁韬点头:“论教徒弟,张端景确实技高一筹,我认输了。”

    “国师大人可不该主动认输。”赵黍说。

    梁韬负手而笑:“自知者明,我还不至于非要处处争胜。”

    “崇玄馆也不是没有修为突出的晚辈弟子。”赵黍言道。

    “你是想说梁朔?还是王钟鼎?”梁韬问。

    赵黍笑道:“也许都算?可惜梁公子死于乱党神剑,尚不及展露身手。至于王钟鼎,丧心病狂、不配为人,我杀他,也算为崇玄馆除去一匹害群之马。”

    “听你这话,感觉像是把崇玄馆当成自己的私产。”梁韬俯身拨弄灵泉。

    赵黍干脆说:“恕我直言,崇玄馆今日之地位,已经不是任何人的私产。哪怕是国师大人你千辛万苦打下的基业,可崇玄馆牵连国家存亡,也容不得国师大人你自行其是了。王钟鼎恶贯满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警世人。”

    “你总是有大道理可讲。”梁韬说。

    赵黍并无笑意:“在国师大人面前,我也只剩下讲讲大道理了。”

    梁韬又问:“北边坛场已经布置完毕,接下来你要怎么做?”

    “自然是转道向南。”赵黍说:“其实南边要布置的坛场就少多了,当初我为了收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