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仙翁遗神鼎

    第312章 仙翁遗神鼎 (第2/3页)

有不如。”

    “未必。”赵黍说:“中土修仙宗门甚多,但境界高深者寥寥无几。自天夏末年以来,大乱百年,沙汰甚烈,许多门派纵有门人弟子,却因尊长殒命沙场斗法,导致传承凋零。真要论术法之功,只怕与江湖术士相差无几。”

    赵黍这话并非搪塞,而是发自真心,像上景宗这样的宗门传承太过罕见,哪怕是当初有梁韬坐镇的崇玄馆,门内中坚也几乎都在五国大战中拼光。要是梁韬手下有四仙公这种可靠同门辅左,腾挪操作的余地必然更大。

    当然,这也与有熊国在五国之中根基底蕴最为深厚有关,除了上景宗,还有千机阁、咒禁生众多助力。而今又新设了赞礼司,几乎可以说是继承了天夏朝的大半正统。

    “那都仰赖于徐仙师指点有方。”越王大力赞誉:“本王也曾旁听徐仙师授学,深入浅出,大为受教。只可惜本王资质愚鲁,难有成就。”

    赵黍言道:“科仪法事务在精诚刻苦,若能存济物利人之念,则上应天心,法事自然灵验。如同匠人打造器物,心无旁骛,自然鬼斧神工,如有天助。”

    “原来如此,看来是本王疏懒了。”越王倒是不以为意。

    车马一路来到城郊,帝下都以北有大片池苑,既是都中万民赖以为生的水源,也是都中卿贵游宴赏玩的胜地。

    就见远处碧波荡漾、垂柳万条,几艘画舫在湖池上游弋,传来阵阵琴瑟歌舞之声。近处岸边还有年轻士女铺锦席地,投壶斗酒、对弈博戏、吟诵诗文,不见丝毫忧愁。

    看到此等景象,仿佛有熊国朝堂过去一整年的狂风骤雨丝毫没有吹到他们身上。该说是帝下都过于安定,让这些年轻人都忘乎所以了吗?

    越王邀请赵黍登上一艘三层画舫,船上并无歌姬舞女坏了气氛,反倒是有好几位修仙之士共参道经,一派出尘意味。

    “这位是炼真宫的知白先生,这两位是浮玉洞的冲湛贤亢俪。”越王主动介绍起来:“这几位都是本王请来,专为指点迷津、启发愚顽。”

    赵黍与对方拱手拜会一番,知白先生率先言道:“原来这位就是玄圃堂的徐道友,百闻不如一见,果真是仙家高士!”

    “不敢当。”赵黍不清楚越王此举用意,反正在他看来,这三名修士也只是凝结玄珠的境界,不见得多高明。

    可转念一想,或许是赵黍自己习惯了与天下高人相处共论,一时间忘了凝结玄珠的修士已然少见,放在一些小门小派中,恐怕已经是执掌宗门的尊长,并非谁都是上景宗那等仙家传承。

    浮玉洞的冲湛夫人则略带疑惑问道:“非是我等无礼,只是江湖传闻,玄圃堂早在数十年前便已覆灭,就连宗门道场也被崇玄馆所占,为何徐道友会来到帝下都?”

    冲湛先生连忙致歉道:“内子言辞莽撞,请徐道友莫要见怪。”

    “几位有所怀疑也不稀奇。”赵黍言道:“徐某确是经历了宗门覆灭之难,昔年侥幸逃出生天,潜身山野独自清修,略有小成。奈何见崇玄馆势大,无法讨回宗门道场,便无心长留华胥国。后来得左相大人赏识,略尽绵薄之力。”

    “原来如此。”冲湛先生问道:“对了,徐道友是否听说过仙翁神鼎?”

    “天夏朝外丹宗师葛仙翁所用丹鼎?”赵黍点头说:“略有耳闻,据说此鼎在葛仙翁手中,五金八石、草木灰霜的药性妙用能自然匹配,火候分毫不差。”

    “不错!”冲湛先生露出一丝兴奋神色:“而且传说以仙翁神鼎炼成的丹药,效力倍增,甚至能够一炉灵材炼出两炉丹药,可真算得上是外丹第一炉鼎!”

    赵黍则平澹得多:“一炉灵材炼出两炉丹药?依徐某来看,这无非是葛仙翁召摄五气、运炼阴阳所致,此等炼丹造诣古今鲜有可比肩之人,不止是丹鼎之功。”

    葛仙翁本名葛甫川,其人在天夏朝名声响亮,不光精通外丹,也是极少数在天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