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家经难念

    第一章家经难念 (第3/3页)

到刘文平,问为啥都是自己拿钱,别人家不拿钱。

    刘文平给的回答是,刘元水家刚结婚没两年,家里没有闲钱。

    李凤环就说刘元水结婚的时候,自己也没结婚几年那,凭什么找自己要。

    刘文平说那个时候是那个时候,这个时候是这个时候,时间不一样。

    这一下子李凤环就彻底的火了,毕竟现在李凤环的立场,自己结婚的时候没有彩礼,然后老二老三结婚有彩礼,这个另说,但你不能从自己身上拔毛啊。

    属于自己这些年白干了,家里什么都没有剩下,然后还没落下好听的,刘文强一直看不上李凤环。

    这件事情还是刘元山劝说,又加上当时已经有了刘金行,李凤环看在孩子份上才没有离婚,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了,但李凤环和刘文强的关系可想而知。

    当然了刘元山的付出也算可以,刘元水和刘元峰一直很敬重大哥大嫂,只是家里的情况也不富裕,但是关系一直不错,平常有事的时候都会主动帮忙。

    随着刘金行慢慢的长大,在刘金行的印象里,奶奶一直对自己还不错,但爷爷就对自己不好,或许是因为李凤环的关系吧。

    比如小的时候,去爷爷奶奶家,只有奶奶偷着给自己吃的,而爷爷就不给自己,就算奶奶给自己之后,爷爷还会说奶奶。

    而姑姑叔叔家的姐姐弟弟去了以后,就会有吃的,而爷爷给完姐姐弟弟之后,轮到自己就会说没有了,然后告诉自己作为哥哥,作为男孩子要让着姐姐弟弟。

    这样的次数还不是一两次,慢慢的刘金行也明白了什么,就很少去爷爷奶奶家了,小孩子懂的不多,但是也能够知道谁对他好。

    但是刘金行比较喜欢去姥姥家,因为拘束会少一点,有好吃的。

    对于这一切,李凤环问刘金行,在爷爷奶奶家怎么样?刘金行会不跟妈妈说吗?所以关系根本改善不了。

    慢慢的又经过几年,刘金行的奶奶去世了,就剩下刘文平一个人,几个儿女一商量,最后落到了刘元山的身上。

    对此李凤环是不同意的,毕竟关系在那里。

    但是刘元山说,自己是作为大哥的,养父亲是天经地义,不能做那不孝子,要是不养的话,要人家怎么说,而且也要给孩子立个榜样。

    李凤环想了想,也确实是这么回事,不能够让刘元山丢了颜面,只能同意了。

    事情出发点是好的,而且也这么办了,之后刘文平与刘元山就搬到了一起,好方便照顾刘文平,房子是一间分东西屋,刘文强住东平,刘元山一家住西屋。

    然后吃住一起,主要是李凤环做饭,刘元山有时候也会做,刘文平是不会动手的。

    时间过去,平常的时候刘文平,还是会经常和别人说,李凤环做饭不好吃,怎么样不孝顺,怎么对他不好之类的。

    其实在那个年代,农村吃饭家里能吃饱,就已经是好事情了,至于味道,没有油、没有调料,能做出什么味道吗?

    别的不说刘金行家吃的盐,都是颗粒的盐,细盐根本买不起,虽然现在很便宜,但是对于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时候,事实还真的就是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