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8 筹措军粮

    0058 筹措军粮 (第2/3页)

筹措,各种大小问题层出不穷,有的妥善解决了,有的则实在力有未逮。

    李泰听到这话,也不免有些尴尬,因为他的折腾,那三位新都督都付出远超寻常的代价。特别是史恭这个可怜鬼,前后付出加上被自己敲诈,仓库里的耗子可能都得饿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凑出一千多石的粮食,可见这些土豪对这个都督势位也是颇为看重了。

    周长明也开口道:“我近日也在县内走访一些并不涉事的人家,可以周调出八百石粮货。”

    这场景、这对话实在有些寒酸可怜,但就是西魏军队供给的现状。

    大统初年独孤信东讨洛阳时,便以乡义赵肃为后勤官,在河洛豪强那里筹措军粮,军队才得有供给,以至于宇文泰激动的称赵肃为“洛阳主人”。

    到了大统末期,杨忠率军攻略山南州郡时,同样需要当地豪强资助军粮。真是我有一杆枪,里边啥都有,你不借,我就抢。

    有了这两千石粮食的补充,缺口却仍还有一大半。剩下的三千石缺口,李泰也不是拿不出,毕竟光从商原史家就敲诈来三千石。郡府扣我军粮,我赖县衙债务,这也很合理。

    但他毕竟不是名正言顺的乡团首领,让他平白无故的拿出三千石粮食养军,即便舍得,心里也不爽。

    略作沉吟后,他便又问道:“郡府粮秣几时给付?主要还是脱粟?”

    “月末便可拨给,脱粟八成,杂菽两成。”

    李去疾又回答道。

    李泰闻言后便点点头:“这还好,还有时间。粟谷到位之后,即刻换成麦粮!”

    周长明闻言后顿时一惊:“私卖军粮,这是否……即便事从权宜,或不见罪,但士卒们餐食粗劣,也有碍士气啊。”

    脱粟就是脱了壳的小米,是关西最主要的农作物和口粮。水稻虽然也有种植,但主要还是近傍丰富水源的大庄园和官屯才能产出。

    至于小麦,除了脱穗褪皮,还要碾磨成为面粉,才算精致的食材。加工的工序过于繁琐,需要付出极大的劳动力成本,远不如粟谷脱壳即可蒸煮食用那么便利。

    所以小麦往往作为备荒之粮,在关西的饮食主流地位远不如粟谷,价格上也差了将近一倍。

    郡府可以拨给脱壳的粟米四千石,如果全都换成小麦,起码能够换到七千石,再加上一千石杂菽、两千石郡内捐输,那么在数量上就足够两月消耗了。

    但小麦与粟谷的价格之所以差距悬殊,就在于麦饭与粟饭的口感差距太大,而且麦饭吃多了还会带来腹胀便秘等一系列问题。士兵们也是人,若见到被这么刻薄对待,士气能高那才见鬼了。

    “照我意思去做!”

    李泰先是不容置疑的说道,见周长明点头应了下来,才又说道:“塬上新设水硙,可以将麦碾磨成面,日作几百石不在话下,可足军士食用。”

    粟米的价格较之小麦高了将近一倍,而小麦加工成面粉,价格又比粟米高了将近一倍。前后两倍的差价,就是小麦加工成面粉的劳动力成本。

    在今天之前,李泰遇到这个问题也得急的挠头,可有了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