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7 纳四方财

    0357 纳四方财 (第2/3页)

底的消化下来,仍然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就算进一步扩大打击范围,短期内也难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贪多嚼不烂。

    二则陇右如今民风整体上仍是崇佛,就算李泰将天水郡中所有沙门力量一扫而空,其他地方的沙门势力也会想方设法的渗透进来,难免就会牵制他大量的精力。

    李泰之所以如此急于整顿此边的乡土势力,是因为心中很清楚随着凉州之战结束、陇右在西魏的版图中经济职能远远超越了军事职能。棵

    特别是接下来东魏一系列变故给西魏带来了大量的战略转机,使得陇右在西魏整体的战略规划中地位骤降。无论是地处青海的吐谷浑还是即将取代柔然的突厥,暂时都未强大到能在陇右造成多大的威胁。

    除了在攻略汉中以及更进一步的蜀中时,陇右在地缘上还具有一定的存在感,接下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被边缘化的一个处境。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陇右并不重要了,关陇本为一体,没有陇右的控制权,关中就谈不上局势平稳,这一点中唐时期的君臣们是深有体会。

    而且随着丝路贸易的复苏,陇右商贸所带来的造血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蜀中、江陵能够在被纳入西魏版图后,之所以能够快速的同关中产业环境融为一体、彼此互补,陇右商贸所促进的跨地域物资交流也是功不可没。

    商贸复兴所带来的利益,对此边各方势力而言都是一个新的增长领域,并没有什么先行一步的行业大老。换言之大家在这一个领域都处于一种公平竞争的状态,谁如果能够抢先一步构建起群众认可的商贸秩序,那谁就会是新大老。

    李泰搞这一系列的动作,根本目的当然是为了扩大自己在陇右的势力,但仅仅只是有摧毁而无建设,当然也就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影响力。就算折腾的大家都敬他畏他,可人一走茶就凉,也是屁用都没有。

    所以他在借着追查凶徒为理由、掌握了大量乡土势力后,接着便提出了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要在天水建立一个特大的仓储物流集散中心,以及区域内最大的商贸市场。棵

    当然具体的名目肯定不是这样,是要以迎接凯旋大军为名义,于渭水近畔兴造一座特大的城池。

    虽然工程是用州府的名义进行立项,但只是为了接下来融资与运作起来更具有说服力,但具体各个程序中李泰都不打算让官府涉入太深。

    首先这座新城的用地是光明寺的,初期投入的资金也来自光明寺所获取的财货,使用的人工则主要由万佛堂等郡内一些寺庙筹措提供。他们之所以这样听话,一是因为李泰的高抬贵手,二就是昙静法师所让出的那个当郡都维那官职的诱惑。

    人力物力就位,工程立刻便开始动工,而且进展迅勐,很快便初具框架雏形。李泰还给这座物流城拟定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四方城”,寓意纳四方财货,昌盛兴隆。

    眼下的李泰财大气粗,哪怕独力承担也负担得起这座城池的花费,但他却需要地域之内其他人事资源的配合,才能建立起一整套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的仓储、物流和商贸体系,便需要引入合伙人。

    这第一批的合伙人自然是那些率先向他投诚靠拢的地方豪族们,他们需要给物流城提供安保护卫。再然后就是同光明寺有利益往来的豪族,李泰通过一对一的交谈,说服他们将寺庙分红权转换为四方城的股份,通过对四方城的日常维护来获得分红。

    官府也是一股不容忽略的势力,眼下秦州还是他们翁婿说了算,但不久之后可能就要变天。棵

    故而四方城必须要找到一个同官府之间相处融洽的一个方案,才能确保即便陇右变了天,接替独孤信的人也能接受四方城的存在,并出于利益诉求而不敢轻易干涉其运作。

    李泰所设想的方案,是由四方城在日常运作中替过往商旅代缴一部分埭程和市税,如此一来过往商旅能得实惠,也乐得行经秦州这条商路,官府不需要增加行政成本,也能获得新的财政收入。

    至于四方城则就是用一部分经营利润来换取生存空间,未来秦州州府如果想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