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1章 人心思涨

    第1561章 人心思涨 (第2/3页)

当然爻国也有公田,但数量有限,种出来的粮食不会流通市场,不会端上普通人的餐桌。

    这样造成的问题,就是现在公仓里的粮食也不够了!

    别忘了,秋天是公仓换粮的时节。按规定,它们得一边卖陈粮,一边买新粮。

    但既然说到“按规定”,那结果多半就是不守规定。

    公仓里的粮食多半早一步被卖,以免新粮上市的时候被压价。这中间的利润去了哪里,贺灵川当然一清二楚——

    他就是参与者之一。

    但这不会体现在报表上。根据爻王廷手里的报告,公仓中的粮食数量几乎没什么变化,所以爻王倒也不慌。

    直到各地纷纷来报,地头收不上粮,爻王廷才觉出不对出劲儿。明明是丰收的季节,为什么库仓收不到粮食?

    查!

    这一查,咦,有些势力大批量购粮,买得又多又猛,简直就像无底洞。粮商和地主刚从农人手里收取粮食,转头就加价卖给了这些势力。

    官方慢了不止一步。

    等各地官方出价,对不起,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收不上多少。

    其实这事儿还得怪爻王自己。从前爻国收粮,都是提前半年向粮行和粮商定一个底数儿,价格和数量固定,称“底粮”。丰收季节一到,粮商粮行要先按协定向官方交足底粮,多余的粮食才能拿去市面上售卖。

    这么做是优先保证公仓粮足,却也带来一个问题:

    提前半年定粮,价格脱离市场太远。

    官方采购量大,价格一旦定高,国库吃大亏。

    爻国已经连续多年大丰收,一到丰收季,粮价一天比一天便宜,偏偏公仓还得按照半年前的定价收购,那可比市价高不少。直到贺灵川给爻王献策之前,国库都是亏耗状态,还得年年买高价粮,爻王就不高兴了。

    并且购粮计划前置的话,可操作的空间很大,从中牟利的人也多。

    而价格一旦定低,粮商吃了亏也不高兴,明明那么多粮食拿去市面上卖,能赚得更多,因此自然有人去游说爻王。

    所以爻王就亲手改掉了收粮制度,只划一个底价。在丰年,市面粮价低于底价,就按市面价收;市面粮价高于底价,就按底价收。

    收粮数量,依公仓需求而定。

    在荒年,还按从前的制度,定量定价收粮。

    这听起来不合理,但爻国连年丰收、粮食充足,公仓的收粮量几乎是固定的,只作正常的新陈轮替。底价即便比市价低一点,粮商仍有多余的粮食可以赚到钵满盆满。

    但这套方法能玩得转,建立在一个基础上:

    富余。

    粮食富余时,这么玩没毛病,还能替国库省钱。

    可要是粮食突然涨价,还涨得挺凶,粮商哪里还肯按底价卖粮给公仓?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可官方去买,一问就是没粮了。

    粮呢?

    早被人买光了。谁让你不提前定购?

    偏偏这个时候,整个王廷的心思、整个天水城的心思,都放在轰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