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大结局

    第137章 大结局 (第2/3页)

,给村里做五架犁床!这样一来,大家在开荒的时候,差不多也就够用了!”王里正斟酌着说道。

    “那你们想做多少呢?”周乡长看了看其他的四个里正。

    “我们村里没钱,不过,我回去之后可以号召一下他们,让全村人一起凑钱,到时候也做五架犁床吧!”刘里正说道。

    “我回去之后也号召一下他们,我们也做五架犁床!”赵里正也有些跃跃欲试。

    “既然这样,那我们村也要五架犁床!”郭里正说道。

    “我们村也是一样!”徐里正跟着点了点头。

    “那敢情好!”周乡长点了点头,“那咱们乡里就有了二十五架犁床!如果各村都有意向开荒,趁着冬天正是农闲的时候,大家就可以把地开起来了!”

    “对了,冒昧地问一下,做一架犁床要多少钱呀?”郭里正忍不住问道。

    “不要钱,”小元宝脆生生地说道,“推广犁床是为了造福广大的乡民,我们愿意为此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这一批的二十五架犁床,就当是我们金家捐赠给乡里的!”

    “对对对!”金大娘点了点头。

    外人不知道情况,他们自家人难道还不知道情况吗?

    这农具是怎么做出来的?

    那是根据农神给的图纸做出来的。

    农神需要功德。

    那功德怎么来?

    当然是通过推广农具而来。

    要是这农具卖的很贵,很多乡民肯定会望而却步,想着省一笔钱是一笔钱,以前的农具也不是不能用,这就很不利于犁床的推广。

    所以,由金家捐赠第一批犁床,就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广作用。

    当然,金大娘想着,自己的五儿子会很辛苦,她决定,到时候从公中出钱贴给儿子,不让儿子白费力气。

    其实小元宝也是这样打算的,她也打算事后央求金大娘,从她未来的零花钱里预支,把这些钱都给金五郎,绝不让他白做事。

    毕竟,这可是自己的五哥哥呀。

    她怎么能委屈了自己的五哥哥呢?

    “那就太好了!”周乡长接受了金家的好意,“谢谢你们!谢谢你们造福乡民!”

    “谢谢你们啊!”龙王村的村民们也很真心地向金家人表达了感谢。

    “不用客气!都是乡里乡亲的!嗯,我们家小元宝经常说一句读书人的话,好像叫什么……”金大娘认真地想了想,“穷……穷……”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元宝回答道。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自己家有能力了,那就要好好地帮助乡民!”金大娘点点头。

    “你们金家有这样的觉悟,真是我们的榜样啊!”周乡长欣慰地说道。

    “哪里哪里,也就是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罢了。”金大娘不好意思地说道。

    于是,犁床的事情就这么落下帷幕了。

    当天傍晚,小元宝接到了一封信。

    这是张家人送来的一封信,张夫人在信中说,她今天一早就去秦府探望了秦夫人。

    秦夫人的气色更差了。

    她看着一副命不久矣的样子。

    她劝了劝秦夫人,希望秦夫人能够让小元宝的师父过来给她看病,她说小元宝的师父真的非常厉害,当时整个沧州的名医都拿张老妇人的病束手无策,就连衢州来的那个有名的大夫,也没办法治好张老夫人的病。

    可那孙老大夫就是有能耐。

    孙老大夫一来,那就药到病除了。

    秦夫人考虑了片刻后就同意了。

    毕竟,她眼下也算是病入膏肓,药石无效了。

    既然请来的那些有名的大夫都治不好她的病,那她又何妨死马当成活马医呢?

    说不定,请来了这个孙大夫,就有了一线生机呢。

    秦夫人同意了之后,张夫人高兴了起来,马上就给金家去了一封信。

    小元宝看完信之后,跟医仙说明了原委。

    医仙点了点头,表示愿意去秦府给秦夫人看病。

    穷人的病是病,富人的病也是病。

    医仙对所有病人一视同仁。

    他并不会因为对方是穷人就格外怜悯,也不会因为对方是富人就没那么仁善。

    次日。

    辰时。

    秦府门口。

    张夫人让一旁的侍女上前敲了敲门。

    片刻后,门开了,门后面站着一个小家丁。

    “张千户的夫人前来拜访,昨天已经约好了,说今天请一个厉害的大夫过来,给秦夫人看病。”张夫人的侍女对门后的小家丁说道。

    “对,我听管家吩咐过了,是有这么一回事儿!”小家丁点了点头,“你们请进!”

    “多谢了。”侍女点点头。

    张夫人领着医仙和小元宝走了进去。

    秦夫人的丈夫名叫秦淮山,他是沧州府的通判,在整个沧州府有很大的实权。

    通判看起来比知府的官职要低一等,实际上,通判由皇帝亲自任命,在处理州府政务上面,知府在很多事情的决策上都必须要得到通判的同意。

    如果通判不同意,这件事情就无法落实下去。

    可以说,虽然通判的官职低了一等,但是在实际权利上却有些不相上下。

    沧州府的知府夫人就是跟澹台夫人不对付的林诗情。

    小元宝本来想着,知府那边是结交不上了。

    没想到东边不亮西边亮。

    知府那边没能结交上,通判这边倒能结交上。

    这也算是柳暗花明了。

    小元宝心中暗想,要是四哥哥知道这个消息,他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毕竟,四哥哥可喜欢做生意啦!

    如果要做大生意,那就很需要人脉网呀。

    结交的人层次越高越好!

    张夫人走在前头,一路穿花拂柳,路过水榭凉亭。

    秦府的风景非常好,一草一木皆可入画,一山一石自成一景。

    她一边朝前走,一边转头对小元宝说道:“你这孩子,还真是有心了。你今天张府找我的时候,还真送了我一盒名贵的补药,说是给老夫人养身体的,老夫人没有白疼你。”

    “应该的啦,毕竟,张奶奶送了我一只金麒麟呢,这金麒麟真的好漂亮!”小元宝举起金麒麟,放在阳光底下照了照,“所以,我就很用心地选了一份补药,送给了张奶奶。送给张奶奶的这份补药呢,重点不是名贵噢,是它正好适合张奶奶调养身体。”

    那么,补药是哪来的呢?

    医仙给她变出来的。

    医仙在凡间行走,自己采药、买药,不会动用仙术为自己谋福利,他觉得在凡间行走,如凡人一般过日子才是一种修行。

    但是小元宝不一样。

    她不需要这种修行。

    所以,当他听说,她要去药堂买药后,手一挥,就给她变出了一份名贵的补药。

    小元宝以前也见过他变出过各种各样的药,教她认药。

    对此,她不惊讶。

    但是,当医仙表示,要把这份补药送给她的时候,她还是很感谢他。

    谢谢医仙爷爷对她这么好。

    医仙爷爷真的很照顾她!

    不远处,小湖。

    此时,正是秋天,园子里是一片的金红色,清晨的秋风吹过,红色的叶子落了一地。

    秦夫人坐在凉亭里,倚靠在栏杆上,望着小湖中的落叶。

    落叶飘荡在水面上,起了一层淡淡的涟漪。

    秦夫人身旁的侍女春桃说道:“夫人,此时正是秋天,不宜赏景,容易触景伤情。更何况这湖面也不好看,铺满了一层落叶,瞧着没有一点生气,我马上安排婆子坐着小舟,把湖里的落叶全都打捞上来。”

    “不用了,这枯枝腐叶也有滋润万物的作用,正所谓化作春泥更护花。”秦夫人摇了摇头。

    “那把这满湖的荷叶拔了吧!这些荷叶都枯萎了,看着也不好看,容易影响夫人的心情!”春桃好心地说道。

    “也不用了,正所谓留得残荷听雨声,倒也别有一番韵味,”秦夫人依旧摇头,“春桃,我知道你是为我着想,未免我触景生情,可我总共也没几天好活的了,别为了我一个将死之人,去这般麻烦大家。”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那都是下人的本分!”春桃说道,“夫人你就是心好,什么都见不得麻烦别人,有时候没必要的,府里的丫鬟婆子小厮们,全都拿着府里的月银呢。”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让他们省省心。”秦夫人还是摇摇头。

    就在这时,一道悠扬的声音传了过来:“秦夫人,你看我将谁带来了?”

    秦夫人从栏杆边抬起头来,看到张夫人带着小元宝和孙大夫走了过来。

    那位孙大夫年纪挺大的,穿着一身粗布麻衣,看着像是一个日子过得比较清贫的人。

    秦夫人的眼里闪过了一抹好奇之色。

    “这便是你推荐的孙大夫?”她继续打量着医仙。

    “没错,这便是我推荐的孙大夫,他的医术可高明了!”张夫人与有荣焉,“快让他来给你看看!”

    秦夫人点了点头,认真地对医仙说道:“孙大夫,不知我的病,张夫人有没有在信中与你提过?”

    “提过一些,我大概有些了解。”医仙点了点头。

    “那你有把握治好吗?”秦夫人拿下了一直盖在嘴唇上的手帕,那被堵住的伤口马上又流出了鲜血。

    那鲜血流的有点急,顺着她的嘴唇流到了下巴,又顺着她的下巴流到了前面的衣襟上,看着十分吓人。

    “秦夫人,还是赶紧堵上吧。”医仙马上说道。

    秦夫人也自知这样有些不雅,便将帕子重新盖回了嘴唇上,堵住了那潺潺流血的伤口。

    “夫人这样有多久了?”医仙认真地问道。

    “大概有一个月了。”

    “此时有些晚了。”医仙摇了摇头。

    “我也知道,”秦夫人脸色苍白,说几句话就觉得很累,“我现在失血过多,每一顿饭都要吃补血的食物,可我补的血却远远追不上我失的血!我自知我命不久矣,大抵是命中注定!”

    “秦夫人,倒也不必如此悲观,病人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更好、更快的痊愈!”医仙郑重地宽慰道。

    小元宝打开医药箱,从医药箱里拿出一个小药枕,放在了凉亭里的石桌上。

    “来,我先给你把脉。”医仙对秦夫人说道。

    春桃扶着秦夫人起身,让秦夫人坐在了石凳上。

    秦夫人伸出一只手放在了小药枕上。

    医仙给她诊了诊脉,片刻后,又让她换了另一只手,给她另一只手也诊了诊卖。

    然后,医仙又看了看她的舌苔,还问了一下她的身体状况。

    “行了,我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医仙点了点头,面上无波也无澜。

    “大夫,那你有把握治好吗?”秦夫人连忙追问道。

    “可以治好,”医仙点了点头,“有个方子很管用,你得听我的!”

    “只要你能让我痊愈,但凭大夫吩咐。”秦夫人点了点头,轻声细语道。

    “取一枚板栗,连壳烧灰,同硫黄等分研末和敷,自愈。”医仙正色道。

    “这样就行了?”秦夫人很震惊。

    这听着很像是偏方啊。

    这民间的偏方真的管用吗?

    不会是不入流的方子吗?

    听说有好些人吃错了民间偏方,轻则加重病情,重则殒命。

    秦夫人的脸上闪过了一抹犹豫之色。

    但是片刻后,她又想通了。

    自己得了这样的病,反正也是治不好了,多活一天算一天罢了。

    倒不如死马当成活马医,说不定这位孙大夫给她开的偏方,会为她带来奇迹呢?

    “我会在府上住一晚,随时观察夫人的病情,夫人请勿担心,明天就能看到效果了。”医仙很平静地说道。

    医仙表现出来的态度,好像这确实就是个很寻常的病症一样,不值得人过于忧心。

    秦夫人见他这般镇定自如,心下倒是安定了不少。

    她马上转过头对春桃说道:“春桃,快去准备板栗,然后按照大夫说的制成药粉。”

    “我这就让人去弄,我会亲自盯着他们的。”春桃点了点头,神色郑重地说道。

    秋冬天正是板栗丰收的季节,这个时节的板栗很好找。

    而硫黄也是寻常药物,每个药堂都有这一味药。

    春桃很快盯着下面的人制作好了药粉,将一小罐药粉呈了上来。

    秦夫人蘸了一点药粉,敷在了自己的伤口上。

    不一会儿,原本血流不止的伤口处果然结痂了。

    她的嘴唇不再血流不止。

    秦夫人大喜过望。

    没想到这个方子真的很有效!

    “隔几个时辰再涂抹一点药粉。”医仙嘱咐道。

    秦夫人点了点头,期待的问道:“明天就能彻底痊愈吗?”

    “对,明天就能彻底痊愈。”医仙给出了准确的答复。

    “那太好了,要是真的能够救回我这一条命,孙大夫,我到时候必有重谢。”秦夫人激动地说道。

    “治病救人乃是医者本分,不敢收下夫人的重谢,夫人若是有心,可以捐赠一些善款给穷人治病,如此也算是给自己积累福报了。”医仙神色如常,面上并无半点贪婪之色。

    “这位孙大夫悬壶济世,经常出门给穷人义诊,那些富贵人家给他的诊金,都被他用来给没钱的穷人抓药了,”张夫人在一旁解释道,“上次孙大夫治好了我们家老夫人的病,我们家给了五百两银子的重谢,可是你看,孙大夫今日依然穿着朴素,可见他高风亮节。孙大夫医术这般高明,如果他真的有心享受这人世繁华,早就穿金戴玉了。”

    “原来如此。孙大夫救了我一命,我一定拿出一千两银子作为重谢,让孙大夫可以帮到很多没钱治病的老百姓。”秦夫人连忙说道。

    “秦夫人有心了,我替那些穷苦老百姓谢谢你。”医仙朝她抬手作揖。

    “应该的,你救了我一命嘛。”秦夫人笑道。

    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小元宝好奇地问道:“秦夫人,我们天香阁作为伴手礼送出去的茶叶蛋,你吃了吗?”

    “我吃了两枚,非常好吃。”秦夫人点了点头,有些郁闷地说道,“就是不知道该上哪儿买。”

    “以后你就知道该上哪买了,”张夫人笑着说道,“这天下第一美味的茶叶蛋是金家做出来的,现在,金家有意想和我们张家一起做生意,我们张家在城南有个铺子,原本生意不好,都已经打算关张了,我现在决定,把那个铺子挪出来,作为专门卖茶叶蛋的铺子。”

    “这倒是个好主意,那茶叶蛋这般美味,你们一定会生意兴隆,”说着,秦夫人也有些馋了,“到时候,你们每天可要给我留个一份啊,要不然的话,我可不依。”

    “自然自然,你是我的好朋友,我自然会给你留个一份,就怕你吃多了,也就吃腻了呢。”张夫人笑盈盈地说道。

    “不会的,”秦夫人咽了口口水,“我真心觉得这茶叶蛋是我吃过的全天下最好吃的东西了,过去吃过的那些山珍海味,在这茶叶蛋面前仿佛变得索然无味了。”

    “倒也不是我自夸,我第一次吃到的时候也是这个感觉。”张夫人点了点头。

    “秦夫人,如果你那时候已经养好了身体,你可以来参加我们的剪彩吗?”小元宝眼巴巴地问道。

    “为什么要我来呢?”秦夫人不解的问道。

    “因为秦夫人有身份、地位、名望!”小元宝脆生生地说道,“我们当然要请名人过来剪彩啦,这样一来,别人才会觉得我们的铺子很厉害!”

    说着,小元宝又看向张夫人,仰着小脸问道:“张夫人,请问在我们开业剪彩的当天,你可以再请一些很有身份的夫人过来吗?”

    “当然可以了,我觉得你的提议非常好。”张夫人点了点头。

    “真的吗?谢谢张夫人的认可。”小元宝好高兴。

    张夫人亲昵地摸了摸小元宝的头。

    次日。

    秦夫人的疮口终于彻底结痂了。

    由于她失血过多,医仙在离开的时候,给她开了一张补血的方子。

    秦夫人依照之前所言,送上了一千两银子,作为酬谢。

    此行,可谓圆满。

    小元宝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除了金五郎之外,全家人在桌前坐好了。

    一样一样的菜被端了上来,琳琅满目。

    小元宝坐在座位上,扭来扭曲,左右看了看。

    “咦,五哥哥呢?”小元宝不解地问道。

    “你五哥哥在山上做犁床呢。二十五架犁床,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得累上好一段时日了,”金大娘一边端菜一边说道,“他早上出门的时候说了,中午在山上用膳。我刚刚已经给他分好菜了,一会儿让二郎给他提上去。”

    “我也要去!我要看看五哥哥做得怎么样了!”小元宝举着小手手说道,“还有还有,我想五哥哥了!”

    “你个小没良心的,一晚上不见,就想你五哥哥,不想我们吗?”金四郎摸了一下小元宝的脑袋。

    “想啊想啊,也想四哥哥,也想爹娘和其他的哥哥们,”小元宝跑下去,给爹娘和哥哥们盛饭,“元宝最爱你们啦!”

    “哎哟,真是娘的贴心小棉袄。”金大娘连忙抱住了她,在她脸上亲了一下。

    小元宝嘻嘻一笑。

    全家人有说有笑地用完了午膳,小元宝跳下长条凳,踮着脚尖去拿灶台上的食盒。

    金二郎伸手将食盒取了下来,朝她伸出了另一只手。

    小元宝从善如流,将自己的小手手,放在了金二郎的大手里。

    两人心情愉悦地出了门,交握的两手前后甩动,小元宝咯咯笑出了声。

    一路上,不少村民跟他们打起了招呼。

    村民们对他们的态度很友好。

    前后不过两三个月,村民们对他们的态度已是天差地别。

    金二郎笑着跟他们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一旁的小元宝。

    能有今天的一切,还是多亏了小元宝啊。

    她是他们家的小福星。

    她是全天下最好的妹妹。

    两人一路上了白石山,来到了白石山的半山腰。

    白石山上长着一片枫树,秋风染红了枫叶。

    无数枫叶深深浅浅、层层叠叠地垂了下来,盖在了老屋的小院落上。

    金五郎蹲在院子里,聚精会神地做木工。

    他的鼻子上,冒着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顾不上擦汗,手下动作不停。

    认真做活的他,退去了几分少年的稚气,显出了几分成熟。

    是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哪怕金五郎只有十一二岁,他也会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早熟。

    小元宝蹑手蹑脚地踏进了院落,在他面前蹲了下来。

    足足过了一盏茶的时辰,金五郎才注意到了她,停下了手中的活儿。

    小元宝举着一根狗尾巴草,在他的鼻端挠了挠,嘻嘻一笑。

    “五哥哥,我和二哥哥来给你送饭啦!”小元宝脆生生地说道。

    “谢谢你们。”金五郎真心地说道。

    “应该哒,应该哒,五哥哥辛苦啦,你先吃饭,我去给你倒水!”小元宝说完这话,便哒哒哒地跑了,像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

    不一会儿,她端着一碗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过来,将碗送到了金五郎面前。

    金五郎做了一上午,着实是有些累了。

    他端着碗狼吞虎咽,然后,又狠狠地喝了一大口水,含糊不清地对小元宝说道:“谢谢妹妹。”

    “不客气哒。”小元宝甜甜一笑。

    “你这次做得挺快的呀,”金二郎在院子里转了转,看了看半成品,“应该一天就能做好一架犁床吧?”

    “熟练了之后,以后会更快。”金五郎回答道。

    “把犁床推广到了全乡,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小元宝自豪地说道,“希望下一步,我们能把犁床推广到全县!”

    “这可有点难度了。”金二郎摸了摸鼻子。

    小元宝歪头打量着他:“对了,二哥哥,你是方小姐约好的日子,是不是就是明天呀?明天就是方小姐及笄的日子吧?”

    “没错,明天是方小姐及笄的日子。”金二郎想到方小姐,不知怎地,脸就红了。

    他赶紧扭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