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铜钱

    257.铜钱 (第2/3页)

渐发展起来后,便开始出现困扰华夏近千年的「钱荒」。

    钱荒指的是市场上用以流通的铜钱不足,即便市面上有足够的物产,却无法顺利交易,让百姓深受其害。

    宋代商业繁盛,货币前所未有地渗透进了人们的生活,到市场买东西需要铜钱,老百姓缴纳赋税需要铜钱,朝廷发放的部分官俸和兵饷也是铜钱。

    为了满足这庞大的需求,朝廷不断加大铜钱铸造量,最高时达到了一年六百万贯,要知道唐时铸钱最多的一年也不过三十二万贯。

    金属货币坚牢,便是用上几百上千

    年都可能,按理说来,这么大的铸钱量,加上历年积累,绝对能满足流通需要。

    可偏偏钱荒一直便是大宋的梦魇,频频发作,严重打击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钱不够用呢?

    一来,储蓄是华夏人的传统美德之一,对这时候的人来说,最好的储蓄方法就是把财物埋藏起来,特别是那些富家大户,往往都会把大量铜钱窖藏起来,甚至几代人都不去动用。

    而且越是钱荒,铜钱就越值钱,这种窖藏行为就越盛行,于是陷入恶性循环。

    再一个,宋代时有个说法,「一朝所铸,四朝共用。」辽国、西夏、金国全都通用大宋的铜钱,此外也是倭国、高丽、交趾等国的主货币,并流向南亚和西亚,成为天竺南部地区,乃至大食波斯地区的辅币。

    换句话说,宋朝的钱具有后世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可老美因此大占便宜,宋朝却反而深受其苦。

    主要是因为铜本身是具有价值,宋朝并不能从铸钱上赚取利益,另外铜钱外流搞得自家还不够用。

    为了制止这一问题,宋朝推出了严厉的钱禁,曾经规定,带五贯铜钱以上者处以死刑,还尽量将「国际贸易」改成以物易物,比如「茶马互市」,不过效果并不理想,反而严重制约了正常贸易。

    正常贸易有来有往也就罢了,但倭国人鸡贼得很,来大宋卖了东西,却经常不进货少进货,只是整船整船的把铜钱运回去,每次都有数十万贯。

    就在五六年前,倭国商人在温州、台州一带低价出售日货,交易铜钱,此后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台州城内几乎找不到半枚铜钱,城内交易几近瘫痪。

    而在海外,来自大宋的铜钱,正如同硬挺时期的美元,在海外各国价值超高,实际购买力远远超过国内。

    「每是一贯之数,可以易番货百贯之物,百贯之数,可以易番货千贯之物,以是为常也。」

    在铜价差的厚利趋势下,有些人便设法绕过了海禁,贩卖铜钱到海外以获取暴利,就像刘家和倭商勾结那样。

    最后,当朝廷将大多数铜用于铸钱后,民间却对铜器有着强大的需求,使得铜本身的价值疯狂攀升,远远超过了铜钱的币面价值。

    这时候,自然有人为了牟取五倍以上的暴利,把铜钱熔化铸成铜镜、铜盆、佛像等铜器,而且这种现象非常严重。

    在后世古董藏品市场上,宋代铜镜一直卖不出高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私下铸造太多,并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