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起源地的变更

    第240章 起源地的变更 (第3/3页)

为什么要逼李诵退位,为什么要在退位之后依旧要置李诵于死地……

    这一切都是源于李诵的真正政治主张,可以说李诵和宦官集团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相反,李纯对弈宦官的态度则非常的柔和……

    “有一点,郭将军不会以为陛下天生和善,温文儒雅,天生说话就是如此语速和语气吧。”

    “你是说,陛下是在中风之后……”

    “是的,陛下当时虽然被家救了下来了,但是说话的能力,还有行动的能力都大幅度的退化,有一段时间甚至出现了失语的状况!”

    “唯一让我比较惊讶的,就是陛下的思维能力却没有任何的变化,只不过在很多时候,陛下说话的速度跟不上他思维的速度,才会让张军以为速度很慢。”

    “不过,陛下却因祸得福,这会导致陛下在话语出口之前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反而将陛下的优势充分地发挥了出来!”

    “说着这么多话,其实陛下的身体你不需要太担心,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今天陛下的状态确实很差,那是因为情绪的高度转折,再加上长达五个时辰的忙碌,虽然陛下的身体很疲惫,但是我能感觉得出陛下的整个人的状态还有精神状态都非常好。”

    “不过,我建议以后不要让陛下长时间这么疲劳了,像今天这种的疲劳程度,对于陛下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是必须要告诉你的,太上皇想要跟随你的大军一起北征,如果你今天不来,我也要去找你了,毕竟这是要你做主的,怎么样考虑好如何应对的吗?”

    “陛下,要在这冰天雪地里,跟随大军一起北上草原,这怎么能行!”

    郭戎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不过张嘉轩微微一笑。

    “别着急拒绝,如果能够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陛下感受一下这种环境的刺激,也未必不是一件坏事。你先别着急,听我说……”

    等郭戎安下心来,张嘉轩一边说着,一边在郭戎惊愕的目光中,开始往外摆一堆从不离身的家当,包括那一套传承自孙思邈的银针,一整套的磁石,几个琉璃瓦罐,还有一些郭戎不太认识的东西。

    “先师在世的时候,曾经认真研究过中风这种病症,在仙师留下的典籍中有不少关于类似病症的记录,推测,记录相当全面,能够救下陛下,和之前孙仙师的这些记录有莫大的关联,可以说我是根据孙仙师的记载进行尝试,并且不断进行调整。”

    “这个银针,还有这一套磁石,都是孙先师传承下来的,而且有一套专门的针法和灸法,我认为太上皇的状态会变好,一来是跟这个有关。”

    “事实上,其实去年陛下前往陇南的时候,我最初是劝阻的,只不过陛下说他此生只去过一次奉天城,更是没有离开过关中,他想要在有生之前多看看大唐的山山水水,不想病死在病榻之上!”

    “……”

    “最后拗不过陛下,考虑到陇南已经基本安全,我最后也就随同陛下出关,剩下的你就知道了。”

    “长途跋涉,让陛下的身体和很疲惫,但是在其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陛下的身体机能恢复了一些,哎,郭将军,你怎么了?”

    郭戎怎么了,郭戎听傻了,张嘉轩今天说的东西,再次给郭戎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穿越之前,自家是有过中风的病人的,关于中风也是有很多的了解,原本郭戎怀疑过李诵是中风,但是没有任何证据。

    而且,郭戎也没在李诵的身上看到嘴歪、眼斜、面瘫、瘫痪、痉挛等等,明显的中风后遗症标表现。

    现在看来,这还真的是张嘉轩,或者说孙思邈的功劳,针灸、磁石、生物刺激这些,其实就是对于脑中风的恢复和处理,当然有一点还需要郭戎确认。

    “这个,张道长,你用银针,不会是给陛下放血吧!”

    “哎,你怎么知道,大部分时候只是刺激穴位,但是有些时候确实是需要放血的比如……”

    好家伙,郭戎知道了,用后世医学的说法,李诵这属于出血性脑卒中!

    就唐代的医疗条件,郭戎只能说一句呵呵,侥幸能活,大概率也是瘫痪。

    结果李诵吉人自有天相,逆天的运气把继承了孙思邈衣钵的张嘉轩送到了他的面前,用相当标准的方式挽救了他的生命和政治生涯。

    既然知道病症,郭戎也自然该怎么做了,毕竟,郭戎照顾自己家老人的经历太丰富了。

    说实话,冬季对李诵这种出血性中风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因为冬天温度低,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更容易引起出血性脑卒中,但是这能难得住郭戎么。

    第二天,郭戎专门找到了太上皇李诵,约法三章之后,太上皇终于如愿以偿。

    不过,这不是没有代价的。

    为了确保太上皇的不会出问题,以兰苗为首的工兵营精英们连夜开始为太上皇专门打造了一辆特制的马车。

    为了确保太上皇的保暖,这辆马车使用了双层的车身,中间用大量的棉花等填充,配备了大量的保暖、御寒、通风装置。

    为了降低太上皇疲惫的程度,在郭戎提出建议指挥,工匠们更直接手攒了几十条弹黄,让整架马车穿越高坡,低洼之地,如履平地。

    为了防止意外发生,甚至准备了双份的弹黄用于随时更换。

    然而这一切的代价就是,将出征的时间硬生生地向后推迟了大约七八天。

    九月,两万混编的大军离开丰州出塞,进入漠南草原。

    十月下旬,经过了仅仅两个月的长途跋涉指挥,这支兵马穿越了大漠,抵达了漠北草原的南部,距离契必部只剩下了不足三百里。

    82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