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东海道行军大总管?

    第427章 东海道行军大总管? (第3/3页)

小伙,到如今的无敌战帅,大唐的定海神针,啧啧啧……太上皇他老人家虽然登基半年就被逼着灰溜溜的退位了,但是他老人家退位之后可是有智近于妖的评价的。

    李愬可不认为太上皇预见不到今日郭戎的风采。要知道,郭戎这一路的变化,可是他老人家看走过来的,甚至李愬感觉

    “看着”这个词都不太准确。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来什么,需要什么就获得什么,整个长安城横着走,三省、六部、五寺、九监,一台,四军,十六卫随便挖,国子监那帮老头子被打上门了都需要老老实实的吃哑巴亏,李愬甚至从李纯的脸上都看到过羡慕的神色,……五年的时间从一个无名小卒,一跃成为大唐军方第一人,这种程度,已经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支持可以形容的了,这tm如果不是太上皇他老人家故意扶持起来的才怪!

    这一点其实很早李愬就发现了,而且李愬相信,朝廷上甚至整个大唐范围内但凡不是傻子的人都能看出。

    对于比自己小了接近十岁的郭戎,李愬却只有敬重,没有半分的嫉妒,武人,一切是要靠拳头说话的。

    自己麾下的三万河北军虽然是地方军,但是的核心就是当初留下的一万人的禁军补充兵,所以也往往会被藩镇归纳入禁军体系之中,只不过是禁军中的二流。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以禁军补充兵为核心的二流禁军,却震慑河北三镇几十万兵马不敢轻举妄动。

    就是这样一支以禁军补充兵为核心的二流禁军,在一个月里横跨辽西走廊,突入辽东,将几十万辽东叛军打的狼奔豕突。

    这其中固然有李愬自己的战略眼光,李愬自己的指挥艺术,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其麾下士卒的意志力和战斗力。

    而且,李愬知道自己对抗的是本质上乌合之众的辽东叛军,而郭戎就不一样了,在朱寨、代村两次决战,都是在以少胜多的情况下,前后总计干掉了几十万藩镇军的主力。

    如果把自己的对手从辽东的叛军变成河北藩镇军的主力,自己还敢这么玩,肯定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李愬不嫉妒郭戎,但是他却不懂为什么太上皇要如此费力的扶持郭戎,直到这一次百万大军联手而来,如果没有郭戎和这样一支去大的禁军,怎么可能直接抗住吐蕃和河北藩镇的合击。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愬不得不承认,太上皇他老人家比自己,比皇帝李纯甚至比绝大多数人更清楚一支强大的中央军存在的意义。

    至于忠诚的问题,反而是李愬最理解太上皇的。西域那是什么地方!安西军所处的是什么环境!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生是汉家人,死亦大唐兵。相比较安禄山、史思明、李师道、田季安之流,孤悬在外的安西军有无数个理由背弃、背叛大唐。

    可是他们没有。在那种环境下长大,突出重围来到长安,郭戎和他那些白发前辈一样,早已经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他们的忠诚,如果有一天连他们都彻底背弃了大唐,那大唐恐怕才真正没有了希望。

    当然了,李愬也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站在自己臣子的立场上,如果说郭戎现在有什么隐患,那就是现在这位皇帝李纯的想法。

    说一千,道一万,至少在名义上人家是大唐的主人,郭戎的权利和影响力着实大了一点。

    静静的等待了一刻钟的时间,郭戎发现李愬的神情终于缓和下来,知道这家伙大概已经理顺清楚了思路,于是直接询问道。

    “我说,大兄,你觉得我的设想怎么样?”

    “东海道战区的设想?”

    “东海道?哎,别说,这名字不错,我之前也考虑了一段时间,但是还真没想到比这更合适的名字,不错,不错,用了,多谢了,大兄!”大兄,这明显比八郎要舒服太多,只不过看郭戎表现的轻松,李愬却不由得为郭戎担心。

    “平心而论,我觉得不错,但是你要考虑陛下的感受,”看郭戎依旧不以为然,李愬的牙花子搓的咯吱作响。

    “我说,郭戎,你就不担心功高震主,或者让陛下感觉到威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