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光头加暴击?

    第433章 光头加暴击? (第3/3页)

此刻,来吹嘘和插科打诨之下,新兵们刚开始的紧张和不安已经荡然无存。

    而同样类似的事情也在不停的上演,老兵们根据自己的不同,将新兵们顺利的带入了合适作战的氛围之中。

    至于禁军十足们可以安安稳稳的第三个原因则在陈仓西侧城楼之上。

    每一个守卫在西侧城墙之上的禁军都会不自觉的腰板挺直,目光炯炯,

    每一队巡兵走过西侧城楼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降低脚步的声音,

    其他所有守卫陈仓城的禁军,在望向城楼之后,都会在顷刻间恢复所有的士气和勇气,

    跟其他城池相比,甚至和陈仓的另外几面城墙相比,陈仓城西侧城楼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说真的有什么不同,只有一点,城楼中停放着一座棺椁。

    一座属于大唐曾经的帝王的棺椁。

    整个关中、整个陇南、整个陇西,所有人都知道,****经说过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经说过将率军坚守陈仓,更是立下誓言,人在城在,城亡人亡。

    从十二三岁开始,张取义已经跟在李诵的身旁近三十年,对于张取义来说李诵就是真正的天。

    太上皇的棺椁和遗骸留在了这里,而他也将留在这里守卫太上皇,直到城破或者彻底击溃敌军护送太上皇返回长安。

    陈仓道阻击战之后,名义上作为张取义副手,实际上作为羽林军大脑的裴植通过审问俘虏了解了刘辟背叛,联军北上的整个过程,以及联军规模,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分兵的决定。

    在分兵之前,裴植给了张取义一个建议,将

    太上皇的棺椁和遗骸就放在注定会成为陈仓城防战主战场的城楼之上,并把陈仓的城防的指挥中枢也设置在那里。

    裴植名义上用的是建议,但是就两人之间实际的相处模式而言,这所谓的建议几乎就等同于要实施的命令。

    只不过,这样的建议实在是超出了张取义的接受范畴,使得张取义相当的难受。

    根据张取义的想法,他不想让任何人打扰李诵,如果不是因为李诵的遗命,他甚至都不想让李诵的棺椁和遗骸留在陈仓。

    好在张取义知道自己才能不算出众,征求了率领援军从长安而来的张光朝的意见。

    在听到裴植的建议之后,张光朝被狠狠的震惊了一下,哀兵必胜的道理张光朝很清楚,但是把哀兵做到这个程度,张光朝只能说一个服字,对于裴植更是惊为天人。

    然而,震惊和佩服的背后,张光朝感受到的却是深深的寒意和恐意。

    作为外来户,张光朝听说过裴植,原因无他,如今裴植在长安的声名实在太大。

    尤其是太上皇临终的陈仓阻击战传回长安之后,裴植的声名大振。

    定会超越其烈祖裴行俭,定可为大唐开疆拓土,这是是如今长安城对裴植的评价。

    裴行俭那是什么人,文武全才,执掌安西,威震西域,平西突厥,灭东突厥,放在整个大唐也是数得上的名将。

    注定会超越烈祖裴行俭的评价太过吓人。

    张光朝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裴植这样的落魄豪门自然有其底蕴,有的是人愿意助其扬名。

    只不过张光朝没有和裴植打过交道,也不知道这评价到底有几分水分,几分干货。

    陈仓道阻击战打的不错,这一点张光朝承认。

    但是认真的分析过军报之后,张光朝也清楚,裴植能取胜有他自身对战局的把握,但更多的是要靠的新式军械的作用。

    张光朝相信,如今的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抗住数百架八牛弩的齐射,就连长缨军和羽林军自己也不行。

    张光朝相信任何一个水准之上的唐军将领都可以打出类似的战果,无法作为评判的标准。

    然而,直接太上皇的遗体摆在战场上,作为哀兵的建议就太狠了。

    能想到利用哀兵御敌是唐军将领的基本操作,能想到把太上皇的遗骸放到战场上的人也绝对不止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