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婺源的混球官儿

    第五百四十一章 婺源的混球官儿 (第2/3页)

,像一条巨龙盘卧在皖赣边界,这大鄣山的最高峰就在婺源县边上,还号称是……”

    皇帝的面色越来越黑,这县令越说声音越小,到最后,几个字卡在喉咙里硬是发不出声来了。

    “是什么?”皇帝问。

    “诸山……祖源。”

    噗!

    没等皇帝发火,倒是他身后有跟着来的科学学院的博士没忍住笑了出来。

    “你笑什么?”皇帝瞥那学生一眼。

    那博士脸圆圆的,鼻子也圆圆的,看起来约莫只有十七八岁的模样,却是一点不胆怯地答道:“学生笑这婺源县的人鼠目寸光,乃是井底之蛙,却这般狂妄!咱们一路走来,光是这江西境内的崇山峻岭就不知凡几了,他们怕是五岳一座都没见过,居然敢称这山为诸山始祖,实在可笑!再说,石灰在我大周所用之处极多,举凡建筑、消毒、装饰、炼丹、战争、医药、印染、造纸、船舶等行业,无不见其身影。婺源县这些书生不顾百姓死活,不思民生经济,一心只顾自己的举业,实乃倒行逆施,愚不可及!这些人根本不配为官!”

    皇帝赞同道:“越是井底的蛙,不知天地之宽广,才越是狂妄!”

    那博士立刻道:“是!学生跟着陛下出行,才见识到这天下竟如此之大,人为蚍蜉,学习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

    “讲不错!”皇帝随口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叫郭青禾。”他答道。

    “青禾,嗯,好名字。”皇帝点点头,又转头问宋辰旭:“这小子是哪里人?”

    宋辰旭无奈道:“陛下,微臣不是吏部的!”

    皇帝哼了一声,又转头看向萧进荣:“你学生?”

    萧进荣躬身道:“是,青禾是钦天监监正郭大人的侄子,去年数学竞赛拿了第十三名,这才进了科学学院成了博士。”

    皇帝点头:“好!朕记得郭家好几个孩子都在数学上颇有造诣!”

    郭青禾笑道:“是,我有个堂兄叫郭丰秋,也拿过数学竞赛的甲等!”

    “这次他来了没有?”皇帝问道。

    郭青禾摇头:“堂兄在北塘的造船厂,主攻结构力学,帮着造船师傅们研究新船型。”

    皇帝点头:“郭家不错!你伯父将把你们都教挺好。”

    看到大周不止有婺源县令这样的混账官儿,却是还有郭青禾,郭丰秋这样的青年才俊,皇帝的心情总算是好多了。

    他侧过身去,扭头不再想要看一眼趴在地上抖如筛糠的县令,像是指一坨狗屎一般,伸手点点那县令,满脸嫌弃地让人把他拖下去。

    汪公公手下的几个内监立刻上前按住婺源县令,摘了他的乌纱帽这就拖了出去,押入龙虎山原本道士用来闭关的山洞里,与龙虎山原本那群道士关在一处,等候大理寺的进一步调查和审讯,大理寺之后,他的家族还会再被审计司调查一番。

    通常,这群去地方调查的审计司官员都由火器营的官兵护送同行的。说是审计司,其实更像是个税务局,现在算是全大周最暴力的执法机构,叫人闻风丧胆,谈审计色变。官员们对于审计司的恐惧程度已经胜过了锦衣卫。

    一些末流大族甚至放弃科考,转去尝试经商,就怕家中某个子侄在官场上犯了事,招来审计司的活阎王们。

    除了婺源县令,那位已经升任饶州府同知的前任婺源县令陈琳陈大人也被列入了审查名单,当初给了他考评一个优秀,还向吏部推荐了这位陈琳的饶州府知府自然也逃不了一个失职之过,就算他能靠着各种关系勉强保住脑袋上的乌纱帽,估计也得官降几级,可以说,政治生涯算是就此完蛋了。

    至于那些联名上书县衙,希望知县大人禁止采灰的人家,在与村民的冲突中,闹出了人命!

    如今听说龙虎山派了大理寺连的官员带着一个连的火器营士兵来到婺源调查此事,全都觉得大难临头,忙着找顶罪之人了。

    且不说婺源县的几大家族如何慌乱,京城工部尚书祁仕斌弹劾李昭的奏章恰在此时经由送达皇帝手中,不过并非是奏章原本,而是电报版本,截止到目前,从南京经由庐州府再到武昌府的电报线路已经修通,这电报就是先发送到武昌府,再从武昌府的官用电报站,派人送到江西龙虎山的。

    虽说是折腾了些,可也比从前从京师纯靠马蹄子跑到江西要快多了。

    皇帝看过奏折内容,面上依旧笑呵呵地,叫人不辨喜怒,还将这封电报奏折分享给宋辰旭瞧,宋辰旭扫一眼奏章内容,吓得立刻跪下磕了两下脑袋,替太子李昭辩解:“微臣相信太子殿下胸怀宽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