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真正的名将。

    第八章:真正的名将。 (第3/3页)

标准,但绝对是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像张辽,凭借威震逍遥津的赫赫战功,毫无疑问是符合名将标准的,但他的最高带兵记录,也不过三千人,超过这个军队人数,他还能不能打赢,不知道;长坂坡之神赵云的记录更高一点,但他以主将身份的带过的最大军队,也不过五千,超过这个军队人数,他还能不能打赢,也不知道;以上提到的那些大将中,真正统领过大规模兵团的(至少两万人以上)出征的,只有关羽(襄樊之战)、马超(渭水之战)、夏侯渊(汉中之战)等寥寥数人,结果他们的战绩无一例外,全都是——战败。

    所以,“世人都笑孙十万,人人都是孙十万。”别看孙权经常手握绝对优势兵力,被人打得丢盔弃甲,把你放到他的位置上,做的不一定有他好,甚至塞给你十万大军,你还没抵达作战地点呢,军队已经提前乱套了——都不用对方前来攻打。

    在袁熙看来,广义上的三国时期(东汉末年—晋朝建立),真正能够配得上“名将”这个头衔的,应该是以下这些人:

    孙坚、曹操、周瑜、诸葛亮、司马懿、陆逊、邓艾、陆抗。

    换句话说,只有具备“元帅之才”,才配得上“名将”二字,毕竟真正的战争不是《三国演义》上描写的那样——两军开战时,双方将领不约而同地命令帐下的几万小兵:“你们不要动啊,都别动,先看我单枪匹马取对方上将首级,等我赢了你们再上!”毕竟个人的勇武,和千军万马相比,实在是太渺小了。

    哪怕是“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项羽,最终还不是败给了韩信,有朋友肯定要说了,垓下之战根本不公平,韩信五十万人胜了项羽十万人,有啥可吹的?

    对不起,在袁熙看来,能带兵五十万人出战,还保证他们在面对项羽的迅猛冲击时,始终阵形不乱,调度自如,这就是最大的本事。刘邦倒是也想仗着人多围殴项羽,结果彭城之战,刘邦五十六万人被项羽的三万骑兵几乎全歼,等到了垓下决战,有自知之明的他只敢躲在一旁看戏,说什么也不当指挥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