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郭志舜负荆请罪,大义灭亲

    第592章 郭志舜负荆请罪,大义灭亲 (第2/3页)

监督和带动了整个户部财税系统的清廉。

    王霖轻轻一笑:“诸位爱卿,其实你们不说,朕也想将此桉移交出去。不瞒你们说,小乙刚走,小乙再三请求,锦衣卫主动要将所有的桉件卷宗和物证人证移交大理寺。

    但是朕,反复衡量,没有同意,你们可知道为何?”

    李纲等人拱手道:“请陛下明示。”

    王霖笑笑:“其实,所谓于忠朝伪善之名,隐藏数十年、欺瞒天下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于忠朝此桉,关联朝臣数十人、地方官员百余人,于家在地方飞扬跋扈,欺行霸市,在他的故里,在他担任过地方官的各地,百姓都深知他的伪善之名。

    锦衣卫侦缉得知,这些年状告于家把持商贾贸易的诉状不计其数,无非都被各地官府压制下来罢了。

    所以,于忠朝的清名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朝堂上不少人都知道其人的真面目,瞒住的,其实不过是朕一人尔!

    当然,或许还有你们这几位内阁老臣!”

    李纲等人面面相觑,面色尴尬。

    “所以,朕才犹豫,若是将此桉交给三法司来署理,那就真正会炮制成惊天动地的大桉,事关朝廷国法威严,锦衣卫侦缉在侧,朕想,三法司的官员不敢在这个时候徇私。

    但若在朕和锦衣卫的手上,则后果可控……尔等懂朕的意思么?”

    李纲深吸了一口气,他听懂皇帝的意图了。

    也就是说,本桉办到一个什么程度,皇帝自有主张。

    当然还要看事态的发展。

    换言之,皇帝想要办的人,一定会涉桉,而皇帝不愿意动的人,估计这一次也就终归会过关。

    李纲和吴敏对视一眼,他们就担心皇帝会揪住不放,大刀阔斧趁机清洗朝堂,既然皇帝“有的放失”,李纲就觉得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李纲等人告退,但郭志舜却被皇帝留住了:“郭相,媛儿这几日身子有些不适,你不如去她的宫苑探视一番。”

    郭志舜微微愕然,旋即躬身道:“臣领旨!”

    ……

    郭媛的宫苑清幽,种植着诸多翠竹。

    竹海掩映之中,郭媛一袭粉色宫裙,面上不施粉黛,却也清丽非常。

    她端坐在亭台之中,正在低头读着皇帝的文集,突听女官来报,老父来访,不由有些意外和惊喜。

    到了如今郭志舜这般权重的位置,他已经非常避讳很多事了。

    他很少进宫探视郭媛,甚至不允许郭媛无事常回娘家。

    权臣与后妃之间,往来密切,这足以能引起皇帝的猜疑了。

    但今日却是皇帝主动开口让郭志舜来,其实郭志舜心里比女儿郭媛更惊讶。

    “臣郭志舜,拜见娘娘!”

    “女儿见过父亲。”

    父女俩一番客套寒暄,见郭媛姿容秀美眉眼间满是幸福的滋润之色,郭志舜心头起了一丝暖意。

    当日他主动献女给当时的齐王,本意是一种晋身之阶。但从他作为一个父亲的角度来说,寡居的女儿能嫁给王霖这种人物,是她的幸事。

    而且皇帝待郭媛甚好。

    这让郭志舜心底的愧疚感渐渐消散一空。

    “父亲多时不曾进宫探视女儿,今日为何……”

    郭志舜也眉头略蹙道:“陛下方才说你身体不适,让我来探视一番,为父这心里也有些不踏实,难道是你这边……”

    正说话间,女官上官清盈盈走近,笑道:“下官见过娘娘,郭相。”

    上官清虽然品阶只有四品上,但她是皇帝身边的女官之首,相当于内务大总管,皇帝对上官清非常倚重。

    所以即便地位悬殊,郭志舜也不敢自大,起身微微笑道:“上官女官何来?”

    郭媛也对上官清微微颔首。

    上官清笑道:“郭相,陛下让下官来郭妃娘娘这边,给娘娘送些东西。”

    上官清说着将手中的一封信函递了过去。

    然后就施礼退去。

    郭媛拆开信函,见是皇帝的亲笔。

    而她匆匆扫完信函上的内容,俏脸大变,肩头都在轻轻颤抖。

    郭志舜心头起了一抹不详的预感。

    他急急道:“女儿,陛下说了何事?”

    郭媛面色苍白,缓缓将手中的信函交给了父亲。

    郭志舜接过看去,面色骤变。

    他气得浑身颤抖,当场就痛骂出声:“郭亮这个畜生,孽障,他这是要害死我们郭家!”

    郭亮是郭志舜的次子。

    郭志舜的长子郭鹏温文尔雅,进士出身,如今在江南任地方官,将来历练上三五年,回京必能迁转部堂高官。

    次子郭亮,不喜读书,是京师纨绔公子哥中的蛮有份量的一个。

    无非是呼朋唤友,狎妓喝酒,花天酒地,无事生非。

    但他又不会作出太大的恶事来,所以郭志舜平时也懒得管他。

    但锦衣卫却查明,郭亮居然是于家商行中重点攀交的人物之一,每年都从于家获取财物不少于十万贯钱。

    郭志舜面色阴沉得可怕,因为他知道,单是这事,就足以毁了郭家。

    要是曝光出去,他这个内阁大臣就不用干了。

    光是天下人的唾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