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江南四大才子

    第二十章 江南四大才子 (第2/3页)

   总不能一行四人过来,只进去三个吧?

    谢婵转头看向李易。

    后者笑道:“我略通文墨,咱们可以先去看看画舫出的题目,若是能答上来,自然能够登船。”

    …

    此时两艘画舫已经有一艘驶入河道,余下的一艘则停泊在靠近河畔的位置。

    不远处,有艄公来回接送着岸上的客人。

    李易等小船来到岸边后,便开口问道:“船家,你可知画舫出的题目在何处?”

    “公子稍等。”艄公闻言停下小船,转而对船舱里的人小声交谈起来。

    稍顷,船舱矮帘掀开,有丫鬟模样的少女探出身来。

    “公子是要对对子,还是答诗题?”

    李易问道:“这两者有何不同?”

    丫鬟扶着舱顶,说道:“对出对子或答出诗题都可免掉登船的银子,不过若是诗作的好,还有机会得到梦烟姑娘请见。”

    李易心中一动,开始询问具体题目。

    对子有三个,需要全部对上才算通关。

    诗题则只有一个,需要以《秋》作一首诗或者词。

    李易扫了眼谢婵三人,忍不住扯了下嘴角。

    他若想以对子过关,就要连续做出十二个不同的对子。

    虽说对于热爱文学的他来讲不算什么难事,但他却并不打算用这种方式登船。

    “实不相瞒,我等对梦烟姑娘神往已久,若是稍后的诗词做的好,姑娘可否为我等引见一番?”李易微笑道。

    丫鬟眉头蹙起,提醒道:“一首好诗我只引见一次,你们都想让我引见,却是要每一首诗都做的极好才行。”

    李易拱了拱手,问道:“姑娘稍等,待我兄弟几人去馆中取些笔墨,写完便给姑娘送来。”

    离开河畔,李易看了眼不修边幅的卢平,还有身宽体胖,明眼一看就没有丝毫才子气度的赵宏。

    微微摇头,李易言道:“老卢,我去写诗,你去买四把折扇,待会有用。”

    卢平没有多问,答应一声便往人流密集处行去。

    …

    云厢馆里,李易接过了赵宏递来的纸墨。

    “你真会写诗?”赵宏忍不住询问。

    李易握着笔,没有回答赵宏。

    大魏文字与秦篆体极为相似,字义也并无太大不同,如今他已通识魏文,若想将记忆中的诗词用魏文写下并不是难事。

    赵宏声音刚落,李易便已落笔写下了第一首诗的开头。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赵宏目光落在纸张上,念出了刚写出的诗句。

    一旁,存着看热闹心思的谢婵,跟着默念出了下一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念罢,两人便感觉到有一股开朗达观的念头跃然心间。

    他们并不擅长诗词,但亦能通过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独特的意境,这种通感,便是好诗好词的特殊魅力。

    等卢平买完折扇回来,李易已经开始写最后一首词。

    词名《摊破浣溪沙》……

    ...

    梨水河畔,李易四人联袂而归。

    不过与初来时不同,此时四人手中均多了一把折扇,一如游街的文人墨客。

    乌篷船里,丫鬟提着裙摆走出,接过了艄公递来的纸张。

    纸张只有两页,每页上有二首诗词。

    随意看向其中一首,丫鬟明显愣了下神,继而轻声念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岸边,卢平扇着扇子,狐疑的看向李易:“你以前究竟是做什么的?怎的还会写诗作词?”

    李易呵呵一笑,提醒道:“不是已经说过了么?我是来自江南的李四才子,你是卢二公子,谢铁印是头号大才子……”

    谢婵瞥了眼像极了才子的李易。不,他本来就应该是个才子!

    谢婵恍惚了一下,却是又想起了落魄才子在街头要饭的情景。

    早知如此,那天就该给银子的……

    船上艄公亦是粗通文墨之人,听了丫鬟念的几首诗词后,便忍不住问道:“这四首诗词当真是几位公子所做?”

    李易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卢平。

    后者登时会意,立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