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袁本初图谋冀州

    第十二章 袁本初图谋冀州 (第2/3页)

这里歇息一会吗?”

    老人脸上还带着一些胆怯,估计畏惧于守卫在众人周围的士兵。

    这时候茶铺的老板走了上来:“还请贵人见谅,平素茶铺里面也没有什么客人,索性就给附近的人歇歇脚也好结一份善缘。”

    刘备又怎么会拒绝老人的请求,看着老人脸上还带着些许的汗水,明显是刚刚干完活想在此处歇歇脚。刘备以前也在街上贩卖过布鞋,自动懂得底下人的不容易,连忙说道:“老伯,还请坐!”

    周渔给老人倒上了一杯茶水:“不知老伯近来在做何种营生?”

    老人喝了一口水,脸上这才放松了一点:“多谢贵人赐水,这年岁哪有什么营生,不过卖些苦力讨生活罢了。”

    “老伯看你年岁也颇大,家中可有子女奉养?”

    老人看着刘备摇了摇头:“前些年倒还想过这些事,现在却是不敢奢望了。”

    “这是为何?”

    “以前家中还有几口薄田倒也勉强可以维持一家人生计,但是这些的税赋却是越来越高,到后来连自家人吃饭都成问题。”

    “黄巾作乱时田地也被糟践一空,就干脆把家中田地全贱卖了,一家人跑去了别地避难。”

    “现在想来卖田的举动却是后悔,一家人连个基础的保障都没有。两个儿子也被群上征兵的征去了,现在也是没有一点音讯。”

    刘备一行人听到老人的话都沉默了,而此时的老人却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不过还好,家中还有个孙女做伴,倒也不至于显得太过于寂寞。如今我还能卖得一把力气,只希望能看着这孩子长大成人吧。”

    “老伯,我看你谈吐清晰了,可是读过一些书?”

    老人听到周渔的话摇了摇头:“没,都活到这个岁数了,有些事情慢慢的也就想明白了。”

    “老伯,不知你可愿来我府上做一些杂役的活,没有什么工钱,但是温饱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你也可以把你的孙女接过来一起照料。”

    老人听到周渔,不由大喜:“多谢贵人收留,如此我也不用担心我百年以后孙女无人照料了。”

    本来是件高兴的事情,但不知为何,老人说着说着便哭了出来。周渔走上前抚了抚老人的背:“去接你孙女吧,我就在此处等你。”

    看着老人走远的背影,刘备却忍不住感叹道:“民生何其艰!”

    听到刘备的感叹,周渔也放下手里的茶碗:“如今兄长贵为一方主政,既明民生之艰,那更应解生民之苦。”

    “四弟,可有良策教我?”

    “兄长,此事艰难,唯任重而道远也。”

    听到周渔的话,刘备也沉默了许久,他自然知道周渔话里面是什么意思,若不能终结这个乱世,又何谈治世。

    周渔也是微微叹气,汉民族永远都是最勤劳的一伙人,只要统治阶层能少些压榨少些剥削,他们就能活得很好。

    “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这可是先秦时期管子的文章?”

    “《管子》济世良方也,只可惜世人错怪良多。”

    ……

    而袁绍等人也回到了河内,不过因为军中缺少粮草的原因,才不得不冀州的韩馥求援,看着从自己身边不断经过的粮草车,袁绍的脸上却没有任何欣喜的表情。

    而一旁的逢纪也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他显然也知道袁绍此刻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大丈夫当纵横天下,何需在此待人送粮为食!冀州乃钱粮广盛之地,将军何不取之?”

    “有何良策?”

    “那公孙瓒交好刘备,定也是想图谋冀州,此人之野心或可为我所用。”

    “元图,有何良策不妨直言。”

    “可暗中使人书信于公孙瓒,令其进兵攻取冀州,约定与其夹攻,公孙瓒必定兴兵。届时韩馥一无能之辈,必请将军领冀州牧;就中取事,冀州宝地唾手可得也。”

    “此计甚好,我这就亲笔与公孙瓒。只是不知该遣何人前往韩馥处操刀此事?”

    “我与韩馥手下谋士荀谌有旧,如主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