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确立太子

    第570章 确立太子 (第3/3页)

也是和父亲非常像,身材高大,雄武有力。

    再想想秦汉从来不在京师当官,不就是怕被人认出来吗?

    夏珫当时就认为,秦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大皇子。

    朱高煦登基以来,别说大皇子,其余几个皇子无一不神秘西西,从小在宫里长大,到六七岁时开始上小学,且不在京师,谁也不知道在哪上,之后一直到大学毕业,满朝文武,都没见过面。

    说句实在说,很多皇子站在内阁面前,内阁成员都不认识。

    而这两年,随着二皇子和三皇子纷纷出现,开始总督地方,大皇子却迟迟没有露面。

    夏珫敏锐的认为,秦汉极可能是大皇子。

    其实这会从拉伊城都可以用视觉通信往京师传,因为中间有断路比较难,需要经过山区,人工跑起来,所以过程是短短继继,基本十天之内,能把完整的信息传个来回。

    但夏珫不敢传这种信啊,只好写了封信,用蜡密封后,让人带回来。

    夏原吉一看,你这不是替我找事情吗?你当你的知府就行,你管哪是不是大皇子?

    不过儿子即然来信,他当然也三八起来,所以才问黄福,知道大皇子在哪不?

    结果黄福也不知道,夏原吉根据儿子推测,也感觉秦汉像的。

    但这事他不能说,也不敢说。

    当天晚上他写了封信回去,让长子夏珫好好干,没事多往秦总督哪里跑跑,一定要谦虚,更要注意表达方式,又言,总督是一方封疆大吏,巴结总督不丢脸,但也不能没有骨气。

    他写的极为委婉,主要是怕锦衣卫查他的信,更怕儿子发现大皇子被人知道。

    信写完后,他心里隐隐痛快起来。

    朝中这么多大臣都不知道大皇子在哪,他夏原吉可能知道了,关键儿子还和大皇子在起,看来儿子将来,也有机会当内阁部堂啊。

    想想一门两部堂,那真是牛逼上天了。

    夏原吉这人是不屑拍马屁的,那是因为要面子,但也很善变通,就好像朱棣靖难进京,他不和群臣去迎接,但是朱棣让他出来做户部尚书,他还是老老实实出来,不对着干。

    朱高煦进京,他同样没去迎接,朱高煦请他出来做尚书,他也是老老实实的。

    这种人在官场上就是不倒翁啊,左右缝源。

    可能大伙知道黄福问了太子的事,第二天上朝,好多官员开始上奏,请皇帝立太子,以正视听。

    先是都察御史孟善接着是李默,然后其余官员一看,皇帝好像没反应,也没发火,纷纷上前上奏。

    皇帝朱高煦寒着脸,当天没表态。

    但第三天开始,各地雪花似的奏折纷纷往大内涌来。

    表态啊,站队啊,大伙都要在太子面前表现一下。

    虽然大伙谁都不认识太子。

    朱高煦还是没表态,等了几天之后,宫中奏折堆积如山,反正京师附近,三天内能到的奏折都到了。

    朱高煦在宫中也是无奈长叹,拖到现在,总是要立太子的。

    长子朱瞻壑已经二十五岁,这些人从地方县令做起,然后知府,再总督。

    也算一步一个脚印,无论知县也好,知府也好,都做的相当出色,能把皇帝的意思执行到位,地方治理也是井井有条。

    朱高煦心里认为,即便现在把大明江王交给朱瞻壑,肯定要把历史上的朱瞻基要好一万倍。

    而且朱瞻壑的长子朱开也已经八岁,目前在扬州上小学,表现不错。

    老朱给朱家排了辈份,原本瞻后面是祁。

    后面的战神朱祁镇兄弟就是这样来的。

    但朱高煦登基后考虑到一个问题,他哪时瞎鸡叭吹他是长子朱标的儿子。

    而自己的儿子又是瞻字辈,所以他后来干脆推翻了老朱的规定,从现在起,朱家后代随便取,不用五行编旁,更不用什么瞻字,祁字辈的。

    这样就证明他是朱标儿子的合法和正统性了。

    朱高煦替几个孙辈取了开拓创新。

    朱开是长孙,还有朱拓,朱创,朱新。

    这是让后代牢牢记住朱高煦的创新精神,大明帝国,一定要开拓创新。

    洪熙十七年六月,朱高煦正式下诏,确立太子朱瞻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