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荧树灯下

    第十二章 荧树灯下 (第2/3页)

  顾川尴尬地垂首了。

    因为他也算是多活了一世,结果这世语言学习一切重来,就闹出许多他在学生时代经常出的笑话来。

    “小川,你别担心,我见得多啦。”倒是德先生摸摸他的脑袋,笑道,“最开始做私塾教师的时候,经常有村子里送学生来,那些学生有的大字不识,有的虽然学了点,但带着浓重的乡音和错别字。”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讲到自己的另一想法:

    “其实这也不算事,毕竟语言还是人用的,是不是?你和乡亲说话,就用乡音,又何必和城里人一样呢?只是现在落日城,掌握最多的知识,落日城标准的字有最多的文献,落日城标准的读音,有最多的学者,就没办法,要多学。”

    这话,让顾川忍不住怀疑德先生就是他口中那个曾经有浓重乡音、经常写错别字的学生。

    好在不知道是不是重生的缘故,顾川这世的脑力思维远超前世。大多典故与专业术语,都一点就会,甚至举一反三,而凭借上一世的积累,经常说出叫德先生也吃惊不已的话来。

    只一个节气的功夫,德先生拿起顾川撰写的稿件,能满意。而满意过后,回顾十几天前,德先生也忍不住暗暗吃惊:

    “你的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我以前教过的所有学生,已经可以做内城的文书工作了。”

    顾川不言,自然也不讲自己在夜里靠着荧树的光站着读书,活得像高三学生的生活。

    “这样,你可以完全替我执行几次访问了。”

    可惜的是,顾川很久没能把他在城里安定下来的事情告诉川母。木匠带回去的还是顾川拒绝了尾桐夫人的消息。

    “母亲应该一直在担心我。”

    顾川经常会想到这个问题。

    等到凹脸商人的商队再度带来川母的问候时,已经是两个节气后的事情了。

    川母的信里没有任何抱怨与担忧,只问道:

    “你的生活还好吗?”

    然后川母讲了些自己的絮絮叨叨的生活小事,还有对顾川的许多思念。

    之后,顾川就把自己写好的给川母的信交给凹脸商人,也告知了自己平静而充实的生活。

    落日城的通讯并不发达。在电气未产生,交通主要依靠牲畜的时代,落日城内部使用信件完成基础交流,而落日城与落日城外的信件渠道压根就不存在。

    不知道为什么,落日城并没有尝试维护一个更广区域的邮件系统。反倒是商人开拓的繁复的商路存在发展为更广区域的通讯系统的可能,起到了传达文化、科技与其他信息的作用。

    “这是因为工业化的程度不够吗?”

    来到落日城的第四个节气,是一个清明的节气。清明时节,落日城下着连绵不断的小雨。顾川披着雨衣,扎着皮鞋,走在巷子的小路上,偶尔会想到这个问题。

    “要是商人们掌握了落日城与周边的通讯,会变得怎么样?”

    在悄无声息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很多变化都在酝酿之中。

    两边匆匆的行人与他擦过,顾川也不急,从一个拜访的人家里带着他访谈完毕的资料匆匆往德先生的家里去。

    德先生已经交稿百科全书的工艺部分,而正在着手撰写历史部分。

    历史部分的处理,他与圆塔家族及其出版社起了很大的分歧。按圆塔家族的想法,只需按落日城的史料进行整理即可……也就是按照内城大图书馆里的资料进行整理,无需实地访问与考察。但德先生不然,他期望从老人们的口中得到更多第一视角的资料,与现有的史料进行互相的佐证。

    对此,德夫人就感到十足的困惑:

    “这有什么区别吗?是历史的部分太难了,所以圆塔家族希望你简单处理,尽快交稿吗?”

    德先生没有回答,只是在撰写更详细纲要。

    那时候,顾川风尘仆仆,刚刚打开门,脱下雨衣,甩了甩发丝上的水滴。他听到这话,忍不住说道:

    “恐怕这不是历史的问题,这是政治避讳的问题。”

    德先生抬起头来,惊异地看向顾川,露出赞许的面容,点了点头:

    “你说到点子上了,小川。”

    “你们在说什么呀?我怎么听不懂呢……”德夫人还是疑惑,忍不住问道,“小川,你能举个例子给我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