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解答的都市(下)

    第十章 解答的都市(下) (第2/3页)

,因为第十个问题和第十二个问题没有太多的交互。

    但它记得第十个问题的描述:

    “穹苍之上的天体是怎么诞生的,又是如何运行的?”

    那时,上弦月依旧挂在群山之上,冷照无边大荒。

    解答城的城墙在背对月光的崖壁里,月光照不进来,只能照亮远处的沙尘滚滚,上百个第十问题解答组的齿轮人都在清扫地里的孔洞。

    孔洞正在吹出呼呼的风。

    而少年人和少女就站在镜筒人的面前,慎之又慎。

    这间屋子的灯光并不亮,米字型的符号也黯淡。建筑的墙壁与天花板的材料不是变色石,而是另外的、更接近于合金光泽的、并非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材料。

    齿轮从地板里露出一半,或者在墙角露出四分之一,从缝隙中,顾川看见了些许内里复杂得多的结构。

    初云和他靠在一起,只看着地面,她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想看那些被扒光了毛发、却还具有肉色的外皮。但这少女的听觉也远超常人,足以观察八方,对任何情况做出反应。

    镜筒人暂时什么都没做。

    它只是站起身来,好似在端详两人的模样,

    脖子的作用之一,是作为大脑的支架。

    镜筒人的脖子也是对它犹如望远镜筒结构的脑部的支架。它的镜筒脑袋随着它的走步,也一直发生缓慢的高低移动、左右旋转的调整,好一直将顾川和初云放在视野之中。

    这镜筒的组成与显微镜相似。

    最前方是玻璃似的目镜,透过玻璃似的目镜,可以看到镜筒本体中存在一系列透镜。这些透镜在目镜上的倒影,犹如眼白上的、呈现波纹状一圈又一圈的眼珠。

    认识到通过球形透明表面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在落日城也是上百个建城节前的事情。落日城很早就已经造出了类似显微镜或望远镜的放大仪器。

    用地球的历史做参考的话,在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也就是明朝万历前后或者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和开普勒们就已经在使用具有复杂的光学结构的望远镜远眺天外了。

    但这镜筒并不同。

    顾川和初云都看到里面的透镜是悬浮在目镜背后的,发着不同的光彩。犹如一块块天然形成的水晶薄片。

    “我好像见过这东西。”初云低声对顾川说,“在护城军掌握的诸多奇物中,有一种就像这镜筒,借由这奇物能看到的视野与常人见到的视野并不相同,是由诸多色块组成的朦胧世界,需要专门培训的侦察兵才能使用。”

    奇物望远镜在百科全书的草稿中也有过记载。

    “我也听过那奇物。”

    顾川说。

    这疑似齿轮人的脑袋恐怕正是与之相似的奇物,并且未必是先天的。这极可能是一种更为激进的奇物人的手段。

    他们这几句低声的话语好像惊扰到了镜筒人。

    它以那种具有丰富音素的语言对其他齿轮人们连续发声。

    有个齿轮人急急走出房间,不知从哪里取来一个小的盒子。

    它捧着这盒子来到顾川面前,打开这盒子。盒子里放着一块形似雄鹿角的节状物,有两节分叉,上有茸毛,而底端鲜红,如含血液。

    这也是定是一件奇物无二了。

    顾川正在思考这些家伙为什么要把一件奇物主动献到他的面前,谁知身前的齿轮人突然暴起,抓起盒中的角杈,把鲜红的底端对着顾川的脑门,就要往他的脑袋上扎。

    顾川一时反应不及,初云伸手,直接打飞鹿角,一脚踹飞那拿盒子的齿轮人。

    这齿轮人一路撞到墙上。

    几个齿轮人身上的齿轮转速立刻不再对劲。而镜筒人更是连续退后,目镜散发怪异的白光。

    那道白光,让初云感受到了威胁。

    初云握紧了拳头,气氛剑拔弩张到了极点。

    顾川反应过来,与初云背靠着背,眼瞧着两方就要发生冲突,忽然由两个相合的齿轮合上的门打开了。

    初云背对着门,背靠初云的门看到门外走进来的分明是个他熟悉的、也是这个地方他唯一熟悉的家伙——

    他最初见到的齿轮人。

    但又不是那么熟悉,顾川可以断定齿轮人身上有几处的齿轮构造,或者哪个转轴咬合的齿牙与原先不同了。

    “请、不要、发生、冲突,顾川、初云。”

    那熟悉的齿轮人用两种语言复述了这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