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都是好消息(五千字)

    第九十四章 都是好消息(五千字) (第2/3页)

国,本身就是基本没有多少移民,本地都是土着为主的,极端落后的地方。

    《第一氏族》

    如果独立了根本难以生存,就算是没有撤藩承诺,也会继续留在大明,从来没有想过所谓得自立。

    在大部分藩国准备改革,全面倒向大明朝廷,反明同盟也正式“求和”的情况下,大明朝廷的力量再次暴涨。

    就算是有些藩国对政策有意见,本身切实存在自立倾向的,现在也都很自觉的暂时保留了。

    前半年那股自立的风潮,似乎转眼间就彻底消失了。

    京师周围的北直隶,南京周围的南直隶,辽东、山西等民变最为剧烈的地区,现在情况已经明显的缓和了。

    主要原因还是大批流民被招募进了新的工厂。

    新开放的六大行业之中,六元银钞起步的最低薪酬标准,以及每月两日公休的政策,已经正式开始实施了。

    大明国内的局势已经正在逐渐转危为安。

    后续只要不出大的纰漏,这个天下应该就能基本安定下来了。

    京师地区的情况看上去更好。

    流民已经完全控制住了,绝大部分基本上都进了工厂。

    至于本来就不想工作的街熘子,或是半强迫的送去上工,或是被勒令留在家里,

    没有能力工作的真正流民和乞丐,也被到养济院里面集中救济。

    京师官员上下一心,就着六大行业开禁,和谈正式确定的风潮,把京师两城彻底整治了一遍。

    老皇帝明白官员们的想法,于是在正月十五的早朝上宣布:

    即日起解除宵禁,全体官员自今日起休假三天,

    待和谈正式结束后,全面恢复往年定例。

    所谓定例,具体是指:

    太祖皇帝的定例:大明官员每月休假五天,冬至休假三天,元旦(春节)休假五天,俗称洪武假。

    成祖皇帝的定例:元宵节前后,从正月十一日到二十日,连续休假十天,俗称永乐假。

    世祖皇帝的定例: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分别休假三天,俗称仁武假。

    当然,这些假期都是官员的,跟民间没有什么关系。

    在大战开始之后,这些假期就逐步被收紧,到了最近这两年,连过年也就三天假了。

    最爽的元宵十天永乐假更是想都不要想。

    今年战争终于要结束了,大家都有了点想法,老皇帝也就乐见其成了。

    于是乎,在泰平三十四年正月十五的时候,最近几年来最热闹的一个元宵节到来了。

    虽然就三天,虽然十五当天才开始放假,大家的准备都不充分,花灯搞的都比较粗糙。

    但是大部分人的心情都是好的,对今年和来年都有了更好的期盼。

    成祖皇帝朱棣当初亲自提醒:民间放灯,从他饮酒作乐快活,兵马司都不禁夜巡,着不要生事搅扰。

    不过朱靖垣家里的情况特殊,按照朱简炎的专门吩咐,所有人都没有出门游荡,就在家里团聚赏灯。

    虽然不能出门,但是相比往年,这已经是有的乐了,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

    朱简炎的王妃和几个夫人,以及一群儿女们,心情都是很不错。

    但对于梁云英而言,快乐都是别人的,现在只是觉得的她们吵闹。

    这三天假期结束之后,自己儿子差不过就该去那一万五千公里之外了。

    几杯酒下肚之后,梁云英的情绪散发出来,抱着儿子低声抽泣。

    朱靖垣的心情很复杂,在这个本来应该放松的氛围下,却完全放松不下来。

    老皇帝在这个时候开宵禁,同时直接给了三天假期,这简直就是主动给有想法的人制造机会。

    不知道老皇帝是不是计划着,趁机把所有不安分的分子吸引出来,然后一网打尽。

    放在自己身边的关天培的一个司,可能就是为了预防因此出现的混乱的。

    这种心理预期,让朱靖垣别说出门了,在家里都不敢喝酒。

    与此同时,朱简烽的王府内院,朱简烽的王妃李瑛,也抱着朱简烽在哭诉:

    “殿下……您真的要去西洋海角跟西夷打交道吗?”

    朱简烽不紧不慢的喝着酒,语气非常随意的点头说:

    “我说过好几遍了,你要是跟着去,这两天就赶紧收拾东西,不想去就算了,别三天问八遍。”

    但李瑛的想法显然根本不在这个上面:

    “殿下您还能回来吗?您真的就这么放弃了吗?”

    朱简烽明白了妻子的意思,有些不耐烦的反问:

    “我不放弃还能怎么样?我放弃了还是亲王,不放弃可能什么都没有了!这个话题从此以后不要再提!”

    李瑛也直接反问:

    “曹军机不是经常来拜会您?直隶各府不也有您曾经的下属?您为什么……”

    朱简烽直接捂住了王妃的嘴巴:

    “这些人,可以做我的下属,甚至可以在我非正常的上位之后,继续为我所用,但是却不会帮助我做那些事!”

    朱简烽说完之后松开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李瑛咳嗽了几声,看着丈夫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做出了什么决定:

    “殿下,这些外人如果不可用,我父亲他其实以开工厂的名义,招募了两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