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少年白衣出殷都 第十九章 大奉国子监

    第一卷 少年白衣出殷都 第十九章 大奉国子监 (第2/3页)

现在吴家没了,还能有什么事,我来就是看看你恢复的如何。”

    聂红衣听到这话有些不好意思,低下了头,“多谢少爷关心,已经好多了。”

    ……

    大奉国子监,坐落在滏河上游。

    滏河横穿殷都城,下游是风月之地,上游却是大奉学子梦寐以求的国子监。

    多少寒门学子希望能考入国子监成就一番功业。

    国子监的存在可以说是大奉寒门学子之福,若不是有国子监,只怕大奉寒门学子将永无出头之日。

    数百年来,国子监夫子一直以来由青州儒家大儒担任。

    每当一任夫子年迈,就有新的大儒前来殷都赴任,如此反复。

    一直秉承着忠君为上的儒家为大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官员,为此儒家也有大奉第一门派之称。

    不久前,国子监刚刚完成为期半月的考核,今日是揭榜之日。

    国子监实行三年学期制,每年进行一场考核,三年综合考核成绩便是最终成绩,三年后可根据成绩担任要职。

    国子监历来不乏天才,成立以来共有三人三年皆是第一,第一个是圣辉年间的丞相石颢,改革吏制,裁撤冗官,惩处贪官污吏。

    他为相期间国库丰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手铸造了大奉第一个盛世——圣辉盛世。

    第二个便是上任丞相,玉面尚书温哲的岳父崔懿,以铁面无无私著称,做事严苛至极。

    为相三十年,裁撤的六部尚书就有二十人之多,也正因如此,使得六部清正之名渐起,政治清明,百姓安居。

    而这第三人便是宁家二少爷宁枫。

    宁枫出生那天,宁致梦到有一七彩神鹿从天而降,落于宁府,因此想给宁枫起名宁鹿,但却被宁夫人制止。

    宁夫人觉得鹿过于温顺不好,看到窗外枫树,就起名为宁枫,寓意刚正挺拔,不屈不挠。

    宁枫从小便对经书史学感兴趣,在宁鹤修武之时便一个人钻到宁致书房读书。

    后来被送到国子监后,天赋逐渐显露,结业后被任命为吏部员外郎,如今已是吏部侍郎。

    政绩斐然,再加上有个丞相岳父,在朝堂上也是如鱼得水,为此,不少官员都夸赞宁枫有入相之姿。

    就在宁枫离开国子监不到十年,国子监又出来一天才学子,便是如今金榜上第一名——于公明。

    不少学子默默感叹,这要是明年再拿第一,就是国子监第四位天才弟子了。

    ……

    在下面看榜的魏正淳暗叹一声,是啊,大家都知道于公明两年第一,可又有谁注意到他魏正淳两年第二呢。

    在揭榜如此重要的日子,舆论的焦点于公明却不在这里,而是在滏河江边拿着自制的树杈当渔叉抓鱼。

    上游河水湍急,只有一个拐角之处相对平缓,因此这里也是鱼虾聚集之地。

    河水中,一白衣少年挽着裤腿,弓着腰,一只手束着长衫,一只手紧握渔叉目光死死的盯着看似平静的河面。

    魏正淳来到河边,果不其然,这小子又在这里抓鱼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