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举荐,周亚夫薨

    第二十三章:举荐,周亚夫薨 (第3/3页)

 淮阴侯闻言一惊,脸上满是疑惑,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会任命自己,于是惊疑道:“陛下,臣曾经听闻,人应当做自己擅长的,才能够得到好的结果,臣虽然出身将门,家中有兵法留存,但是却不擅长领兵作战,若是让臣率领一路军马,尚且能为陛下效死,若是担任大将军,臣只担心耽误陛下的大业,还请陛下思虑。”

    刘彻闻言笑道:“卿不必如此,朕不会让您统率大军出征。”

    淮阴侯懂了,正是因为自己不想做大将军,皇帝才让自己先把位置占上,等到有合适的人选再替换,而且淮阴侯府的关系还是硬的,他做大将军的阻碍不会那么多,这算是皇室对淮阴侯府的信任了,于是直接拜倒道:“陛下信重,臣效死。”

    随着周亚夫来到长安的卫青,很快就得知了周亚夫在皇宫之中向皇帝举荐自己的事情,他格杀左贤王的副王,还有那些斩首的功劳都是大功。

    刘彻慷慨的对所有的士卒进行了赏赐,所有的士卒都高呼皇帝圣明,更不要说本就功劳大又加上举荐的卫青,直接进入了禁军之中。

    他还在长安安置了一座小房子,副王的头颅可以说是帮助他一朝翻身。

    这就是如今的大汉,只要有战功就能瞬间翻身做主人,若是再有贵族举荐,成为人上人只是时间问题。

    比如如今的卫青,若是顺利的话,可以逐渐积累军功和资历,再立下和现在这样差不多的功劳,就能够封侯,封了侯之后就可以担任三公九卿这样的高官,甚至成为大将军,这个时间短则十年,多就不知道了,毕竟某位知名将军一辈子都没能封侯。

    距离周亚夫回到长安一个月,来自绛侯府的讣告终于向着四方传去,这位在真实历史上不得善终的大将军,在无尽的哀荣之中迎来了自己生命的终点。

    刘彻得到消息,即便早就有心理准备,还是微微叹了口气,道:“辍朝三日作为哀悼,请诸位重臣为大将军商议谥号。”

    周亚夫的谥号很快就被定了下来,以“危身利国曰忠,致果杀敌曰毅”称为“绛忠毅侯”。

    前往绛侯府上祭拜的人极多,刘彻同样派人前往吊唁,周亚夫对刘彻来说是不同的,在刘彻刚刚即位的时候,他不喜欢那些先帝的大臣,因为这些人对他施展权力是种阻碍。

    周亚夫临终前的一番话给了刘彻很大的震撼,让他明白了这些先帝的大臣原来同样是可以忠诚对待他的,这种改变甚至让刘彻对其他的先帝大臣都放下了一些戒备之心。

    周亚夫是卫青的举主,卫青当然要前来吊唁,这是卫青在曾经的主家都没有见过的盛景,只能说权贵之间亦有差距,绛侯这种从高皇帝时就煊赫的名门,真是格外不同。

    洛景没有前来吊唁,而是派了自己的一个儿子,他自己再次前往了昭城,这一次是洛陵召集众人,他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大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