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霸道乎?王道乎?圣王之道!

    第二章:霸道乎?王道乎?圣王之道! (第2/3页)

多少是你以诚待人让他们甘心追随你的?

    你看看他们现在的地位和荣耀。

    这难道不是因为你记着他们的功劳和感情,才赐予的吗?

    如果真的让你行霸道之路,让你对这些人用权术下手,你真的能下得了手吗?

    你就是天生走王道之路的人,你有卓绝的天赋,能够走得通王道之路,既然选择定,就不要犹豫。”

    洛苏这一连串,既是给李世民提点,也是在点殿中群臣,碰到李世民这個君王,是你们的幸事,既然如此,就不要搞事了。

    至于会不会有人听,会,但不会是所有,人心总是不足的,洛苏提前打预防针,以防止这些人将来伤害李世民的大道。

    李世民爽朗一笑道:“朕要和诸卿共富贵,这是朕的承诺,山河也不能磨灭朕的言语,原来这就是王道吗?

    看来朕的确是天生走王道之路的君王啊。

    就按照国师所言,朕的大唐,要实行王道仁政,诸卿都以此为条目,向朕呈献条陈。

    国师既然有此盛言,定然对王道之政颇为了解,朕愿闻其详。”

    洛苏本就只想制定大策,这其中细微之处,并不如何想去理会,但既然李世民问起,他便说起,“轻徭薄赋、简政宽刑、整饬吏治。

    这三条皆是为民之举,所谓王道,不过四个字‘以民为本’,只要天子和诸位公卿心中怀着百姓,又如何会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呢?

    轻徭薄赋不必多言,隋朝的尺是汉朝的一倍半,隋朝的斗是汉朝的两倍,这里面有多大的空间,你们都是清楚的,改变这种情况,刻不容缓,让百姓活下来。

    简政宽刑很重要,在先汉时,造反诛杀首恶后,其余人都流放,但是后来刑罚却越来越严酷,就不必说百姓,杀人者死,无可厚非,但许多刑罚都以死为刑,大可不必,废除肉刑,刻不容缓,改判流放和劳役,应该是合理的。

    整饬吏治不必多言,武德年间受贿成风,不整饬则无以建立,至于其他,便由诸位公卿商议。”

    李世民听洛苏言罢,脸色便肃然起来,朗声道:“诸卿听令!”

    殿中群臣哗啦啦站起来,齐声道:“谨遵上令!”

    李世民手扶在龙首扶手上,满身威严皇者贵气,朗声道:“中书制敕。

    我大唐自今日起,行王道,以仁政为中心,有司拣选史上故事,刻以画册,传达州县,务必让大唐每一个州刺史,都得以知晓朝廷的主旨。

    晓谕各州刺史,一切以仁政简政宽民为要务,以此为功,以此为绩!”

    群臣肃然,再次齐声道:“谨遵上命!”

    这是中央朝廷有史以来第一次,明确的对各级官府提出了政绩要求,明确对官员的要求,这么强烈的政治信号,这下谁要是还装作不知道,那可就真的是找死了。

    ……

    洛苏住在皇城中。

    灵天阁。

    在大唐贞观元年第一次政治大会结束后,李世民便来到了这里,说一些不便被臣子听到的话,“文公,刚才朕见您似乎还有什么话不曾说,不知是何言语。”

    洛苏打量了李世民几眼后,缓缓说道:“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后来成为了周召王,是邦周历史上著名的圣王。

    但让我觉得很可惜的一点,他的天赋并不算顶级,军事能力几乎没有,在政治方面,按部就班,缺陷很大,我很疼爱他。

    而你不一样,你的天赋很高,能打天下,已经证明了你在武一方面的能力。

    如果你能证明文一方面的能力,你就是一个完美的圣王。

    而且你的人生到现在,还没有任何的瑕疵,所以我想做一些事情。

    汉朝初期的几个天子,都很优秀。

    刘邦军事能力不如你,但也很优秀,对待丰沛功臣也算是仁至义尽,而且生性豁达,面对生死还能笑骂,说出是天命的话。

    刘盈有些平庸,但他以诚待人,有一批誓死效忠他的臣子,留下的君臣之义也足以作为后世典范。

    刘恒能完美的承接洛新留下的政治格局,还能进一步发展而不仅仅是守成,甚至能在不少地区不收赋税,在文治上,几乎是个不可复制的奇迹。

    刘彻对大一统的彻底塑造发挥了很强的作用,还彻底重建了四夷体系,打垮匈奴,他在对外的战略上,无愧于武皇帝的谥号。

    这四位君王,各有各的优点,每一位都足以垂范后世,但换一个角度来说,又都各有明显的缺点,如果是以前的话,可能算是挑刺。

    但你出现了,你有没有想过,成为综合这四人优点的一位圣王呢?

    如果可以的话,你将是无人可以超越的第一圣王,你将真正的超宗越祖!”

    洛苏存在于世上,没有什么世俗的东西能够让他上心,他的心里只有家族荣耀和诸夏辉煌,现在他又想要教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圣王。

    李世民听的只觉血脉喷张,巧了,李世民对其他的还不算是特别热衷,但他对成为一个明君有种执念,对于成为圣王,更是完全不能拒绝,他一直都以尧舜这些传说中的圣王来要求自己。

    而又有什么,比一位真的教出过圣王的古之贤臣的教导更容易达到呢?

    又有什么,比素王的玄孙更有说服力呢?

    又有什么,比一位三代之治时期的古之贤臣,更能让他靠近那些古之圣王呢?

    在洛苏说话的中途他就想要打断洛苏说自己想,但他强行克制住了,等到洛苏一说完,他立刻就疯狂点头道:“文公,朕这一生唯一所心慕的,就是圣王之道,还请文公一定要教朕。”

    洛苏却笑着说道:“你现在就是圣王。”

    ?

    虽然听到洛苏这么说李世民很高兴,但他不是听人夸自己的,而是真的想要听建议,洛苏温声道:“你现在不由自主的就在恪守圣王之道,我将你身上的优点给你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告诉你,你再按照这些一直坚持下去,就足够了。

    人生呐,贵在坚持,一时圣明容易,一生圣明却艰难,多少人晚节不保,这正是人性啊,富贵了就容易骄奢淫逸,成就了就容易志得意满,压抑了就容易放松,一松就万事皆休。

    你身上有一个很难得的优点,那就是和比你弱的人讲道理。”

    啊?

    李世民有些懵,“讲道理?”

    这算什么优点?

    洛苏却颇为感慨的说道:“因为只有讲道理的君王才能够接受进谏,因为只有君王讲道理,臣子才敢说话,臣子敢说话,才不会闭塞言路。

    只有君王讲道理,臣子们才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而不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丢掉了性命。

    只有君王讲道理,君臣间才能有清明的政治,汉仁宗皇帝刘盈就非常讲道理。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讲道理是个稀奇的事情。

    你仔细想想,在你这二十七年的人生中,有多少次是因为讲道理而人心归附的。

    你身上的优点,简直生来就是为成为圣王而准备的。”

    这下李世民明白了,他在殿中转着圈踱步,一拳砸在掌心,颇为掌心道:“文公。

    这难道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