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军制!国际法庭!

    第三十二章:军制!国际法庭! (第2/3页)

,朕绝不会将这个问题,留给后世子孙。

    李世民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大唐在安西,屯驻一部分精锐士卒,这些士卒拿粮饷,专职打仗,这些人可以从当地招募,也可以从中原招募,很多濒临破产的府兵,可以通过前往安西当兵,重新兴盛起来,起码多了一个机会。

    魏征的建议的确是能解决府兵运行成本问题,但的确是很容易让地方坐大,尤其是在朝廷势弱的时候。

    洛苏温声道:“只要想要让中央朝廷的财政不被拖垮,那最后当地自治就是注定的。

    许多府兵家庭明明还有地,但只能卖地,乃至于去借利滚钱。

    中原是树干,西域、辽东、漠北都是树枝,保证树枝不出问题的办法不是折腾树枝,而是让树干茁壮成长。

    中原广袤,这颗参天大树的根本在于什么呢?

    李世民沉思片刻,转头望向洛苏,“国师对刚才中书令和兵部尚书所言可有什么看法?”

    洛苏却肃然道:“这是最关键的一环,西域这种地方,最重要的不是军事能力,因为能够和大唐军队抗衡的国家根本就没有,西突厥也不过是冢中枯骨。

    洛苏加了一把火,“不仅仅是人心的问题,府兵制度中,武器、马匹、粮食等都要自备,如果是关中之人到长安上值还不算什么。

    难道天子你想让大唐也变成那个样子吗?

    大唐在西域只要和平就能赚钱,就能用当地的钱维持当地的军队,如果陷入战争,那就要从长安朝廷投入大量的金钱,这难道是天子和诸公卿所愿意见到的吗?”

    诸卿,人心向背,不可以不察啊。”

    在边境上设置专属于边境的折冲府,隶属于各个都护府统辖。

    洛苏前面说的都让众人津津有味,但最后一句却掀起了轩然大波,“国师,大都护就是军事主官,不让武官担任怎么可以呢?”

    这是理所当然的,西域就是中原王朝辖制漠北的一场王牌,而且西域有大量的经济利益,必须要完全掌控在朝廷的手里。

    “国师,你到底想要做什么呢?”

    大唐的折冲府制度,府兵在十二卫之下,这十二卫是政府军,归属于在南衙,也就是说这些军队在宰相的操纵下。

    如果府兵在安西大都护府值守的话,仅仅路途上都要一年多,那必然要延长府兵上值时间,如果真的让府兵在边疆一待数年,那府兵制度是否还能支撑?

    天下百姓都是思乡的,这些年来,从四夷边境逃回中原的百姓,有数万户,从中原迁往边境的,全都是流放而去。

    否则就凑不齐出征的费用,凑不齐费用的结果,想必天子和公卿就更清楚了。

    洛苏的眼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不在西域挑起战火,是因为他有更大的追求。

    贞观五年的时候,陛下改制了一次军制,调整了府兵的范围和义务,以及享受的权力,但本质上是对府兵制度的加强。

    隶属于北衙,只听从朕一个人的命令呢?”

    说罢施施然离开太极殿,光照在他的身上,李世民在身后望着,只觉一座最高的山缓缓显出。

    我大唐的折冲府兵,是沿袭前代之法,加以改良,于是才有今日的制度,这制度中,最远的就是两千里外的折冲府,上值一年多。

    洛苏微微眯眼,淡淡笑道:“天子想要做的,又有什么做不到呢?”

    西域是中原的基本盘之一,在基本盘上,当然要慎战。

    难不成要裁撤或者多设置折冲府吗?

    大唐到现在几乎没有输过,但后世的君王能有这個本事吗?

    魏征摸了摸自己的一字胡,吧唧吧唧嘴踌躇道:“这自古以来的兵役,无非就是征全国之兵,还是征部分之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