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识旧、移基(二)

    第一章 识旧、移基(二) (第2/3页)

    叶隆探出身问什么事,成从渊说:“老爷是要去京?”

    “没错。”

    “搬去齐河后,家中大小事务谁管?”

    “我夫人自来不会管事,现在年纪也大了,该享日子了。家中的事,就辛苦你喽。”成从渊便放下帘子,叶永甲却在身后大喊:“父亲大人一路平安!父亲大人在朝内小心!父亲大人回来就能看见儿子中举了!”

    不知怎么,成从渊看着轿子远去,听到叶永甲最后一句话时,不禁有些发虚,身上激出汗来,仿佛是被刀子恶狠狠扎向心上似的,那心竟有些疼。他捂住心口回来,叶永甲还疑惑地问怎么回事,他答闪着了。

    成从渊回到府内,他崇高的地位使那些一般的奴仆不敢违抗,见成从渊发号施令,都拔起腿就干。但成从渊深知自己的本分,仍然在旁边向老夫人和叶永甲做着请求,老夫人自然是一概点头。

    成从渊写了一份单子,分了三拨人,让他们依着单子分次搬物,不到三天,需搬的东西都到了齐河新居,这才让叶永甲等起身。成从渊则先一步到新府,按着单子查过一遍后,安排人把东西搬进去,等到活干完了,他抽出身来迎接叶永甲——叶永甲正好过来。

    “成先生,辛苦你了。”

    “这有啥,爷进去歇会儿。”

    “建祠堂的事……”

    “不需要爷操心,”成从渊沉稳地笑道,“我动身前就派一人监管祠堂工务了,那边人手也足,两边干活各不耽误。”

    叶永甲感叹道:“成先生做事真周全!”

    他们穿过竹林小道,又绕近路走了几次侧门,途中那些有名字的如斋、园之类,全都依循着原先的叫法,倒没觉出与在济南的宅子有什么大体上的分别。叶永甲坐在待客的议事房内,听成从渊往复的请示,好像父亲走后,府内更上下齐心了。自己虽说可以尽情享乐,然而秋月的科举已渐渐临近,便只能比以往更加奋学。

    成从渊自然忙活的厉害,白天晚上不仅需要处理公事,还要挤出空儿来教叶永甲学书,老夫人劝他把一些事托给下人做,但受到成从渊的坚决反对:“你们叶家诚心对俺四十来年,俺恨不得干到死哩!”

    会试前的最后一天,叶永甲直学到半夜才黑了灯,临睡前,成从渊还不忘从学生那里拿走几摞文稿,说是看看文章写的如何,叶永甲没想太多,直接递了给他。成从渊眼睛里显出些迟疑不定,一会儿才用粗糙的双手接了稿子。

    他快步回到自己歇息的房内,托了个烛台到了墙角,点了,微光泛黄不明,却正好照着他另一只手拈的文稿。成从渊粗略地看了几遍,不敢出声,但心里在重重地叹气。

    但,办法总是有的。成从渊思索着,双目飘忽地注视着蜡烛。

    ……

    鸡鸣,叶永甲惊醒了。他急穿换衣服,跑到议事房,看见成从渊在外面,便忙作了个礼,去房里头拜见母亲。喝完几口茶,他匆忙上路了,身边跟了几个奴才——是成从渊亲自派遣的。叶永甲催马上路,眼边日头在一点一点升高,他将希望全托付给了它:只愿自己的鸿运随着太阳。

    科考并没开始,外面却早挤满了人。叶永甲下马,身边几个奴才警觉地盯着四周看。“好了。我又不是什么朝廷要员,那里来的危险?不用给我摆架子了。”奴才们低了头。叶永甲在门口的台子上坐了,几个人围在对面攀谈,都在论朝廷严禁诸生通关节的事,叶永甲只是听故事似的,好像与自己无关。毕竟自己是名望之后,这等龌龊的事还是不会发生。

    没等多久,里面传考生进,叶永甲进场入了号房,外面的人锁上房门。叶永甲刚执笔就想起那件通关节的事,便以“知其非义斯速已矣”做题,倒是写的很轻快。

    数天考毕,叶永甲虽闲在寓内,却仍然装模作样地读书,声音较往常还大一些,做事也装得极为镇静,心里反而十分忐忑,恐怕跟父亲说的话成了句虚言,回来不免动怒,又要锁自己几天。然而门外一次急促的敲门声才让叶永甲释然,他大声吩咐奴才去开门,自己大步上前,看见一位面色端肃的差人,手里紧攥着报帖,大红色的报帖在日光下极为耀眼,叶永甲几乎睁不开眼睛。喜悦迅速从心里蹿到脸上来,根本抑制不住那狂喜的神情。他双膝狠狠地跪在地上,看见那缓慢张开的报帖;绣金的大字;差人的冠带,都如此夺目……他丝毫不记得报帖的内容,仿佛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