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青鸾归心,内外算计

    第二百八十一章 青鸾归心,内外算计 (第3/3页)



    这信只能作为最后一根稻草,让赵启有台阶可下。

    收好信件,周柏嘴角微微上扬,青鸾归心啊。

    如此识趣向夫的“贵妃”,哪怕是政治联姻,他也愿意改变下自己的态度了。

    ……

    赵辞察觉出周柏的真正目标,这不奇怪,毕竟是半个枕边人。

    可造势这么久,呼延合多少会被迷惑一些。

    再者现在他王位不稳,哪怕认为夏军攻伐金国本土的可能性极小,布防阴山草原也是最优先的选择。

    游奕、踏白两军,一部协同侍卫亲军镇守都城,一部早已前往苍北前线驻防。

    而从都城出征的军队,有禁卫前军两营及选锋、胜捷、破敌等五部,另有一万骑兵、五千伏魔,外加工兵、辅兵合计七万人。

    阳神真君压阵的道士团沿途随行,宗师、先天大将比比皆是,此等七万众,乃是大夏最为精锐之军。

    莫说普通郡国,就说之前一般的诸侯国,也不可能挡住这群虎狼。

    然而这次是跨州远征,不仅要和金国交手,更是要攻略整个梁州,光凭精锐肯定不行。

    大军北上,经龙丰、瑞南,抵达北安郡苍山一线,一路收拢驻地守备军十万,民兵二十万。

    民兵虽然是作为辅兵使用,但在必要时也能拿刀杀敌,而且因为大夏布武深入民间,其中多有锻体入门、小成者,战力不弱于一般国家的经制兵马。

    三十七万战兵号称百万雄师,浩浩荡荡聚于苍山,光是动用的辎重车,就超过三千辆。

    大纛高牙,旌旗蔽日,行军道上空遁光纵横。

    非是亲眼见证者,绝对不会相信一个曾经的“贫瘠”之州,可以动员出如此庞大宏伟的雄军。

    消息传到金国,呼延合和贵族大人自是严阵以待,他们选择放开边境,意图在草原深处迎战。

    可他们没明白,为什么夏军聚兵如此之慢,十余天没过完苦口隘?

    大夏道士团沿途遮蔽,盯得太死,根本查不清确切消息。

    反馈最多的,就是夏军兵马调度频繁,正日夜转移。

    等金人察觉不对,派大量哨骑试探时,又引起破虏将军霍飞光的雷霆反击,触手悉数被斩。

    三十七万夏军不知动向,这种压力太大,战争的阴云时刻笼罩在阴山南北,金人根本不敢外出放牧。

    呼延合力排众议,率领本部十万铁骑压境,另外请动作为镇国底蕴的王室大供奉,前往苍山查看情况。

    金军主力铁骑压境,苍北全线龟缩,哪来的数十万步军。

    而等大供奉再回返告知,苍南也没有大部夏军时,呼延合半是惊怒,半是放松。

    惊怒的是,他上当了,是再简单不过的瞒天过海之计。

    放松的是,现在金国不适合开战,他酝酿的整合计划马上就要功成,届时金国就能重生,再行较量也不晚。

    瞒天过海,瞒谁?

    出动这般军力,莫不是要打梁国。

    不对,这家伙要通吃整个梁州,北屈郡危矣!

    呼延合作为黑脉重点投资的草原黑龙之一,自然不是蠢人,得到消息支撑,很快就看破周柏的意图。

    “传令,急调十万贵族铁骑,让他们星夜奔驰,救下北屈郡。”

    近侍一边写下军令公文,一边犹豫问道:“大王,十万铁骑可是动了元气,大姓会愿意吗?”

    “哼,一群尝到中原土地好处的蠹虫,哪会放弃到手的利益。”呼延合看了一眼此时还在外面饮酒作乐的大姓贵族们,不屑一顾冷声道。

    “不管如何,夏人的意图不能让他们轻易达成,令狼卫萨满不惜一切代价,及时传讯北屈骨都,在援军未至前死守郡城边塞!”

    王令既下,金都及阴山周边,急促的号角、鸣镝及之声响彻四野,万马奔腾向西。

    贵族大姓听令行事,驱虎吞狼之计奏效,可这位占据广袤草原的王却是半点开心不起来。

    不知何时,呼延合拿起了一封来自乌斯高原的急报,额头青筋抽动,显出他内心的激荡。

    近侍不经意间看到急报外露的几行,令其脸色煞白。

    “乌斯域佛光普照,疑蕃国万寺一统,西天佛教卷土重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