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情哥哥也是哥哥!

    第四百七十一章:情哥哥也是哥哥! (第2/3页)

挑动下进行的。

    七绝堂和九义会在东城这块繁华之地的分部的帮众吃了肉,其他几处分部的帮众自然也眼红。

    毕竟老百姓才有几个子?

    商贾们也早早就逃离新郑了,官吏们毕竟是官身,不好明着下手,而那些贵族才是有钱人。

    而且他们欺负的那部分贵族,只是地位崇高,许多人都早已没有在韩国担任一官半职,剥削起来自然不必担心后果。

    至于那些贵族的私兵?

    和七绝堂、九义会比人多?

    七绝堂和九义会中不乏曾在战场上厮杀过的老兵,七绝堂堂主唐七昔日便是在被上司打压不得不退出行伍的老卒。

    一开始这些帮众还只是对那些没有官身的贵族下手,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这就是人心中的贪欲,就如同高山滚石一般,一旦开始,就再也停不下来了,哪怕是七绝堂和九义会的堂主都无法遏制麾下帮众的行为,以至于爆发了双方的大规模流血冲突。

    至于其他被秦军攻下的韩国城邑中,也是罗网在贵族、三老和百姓中安插的暗子鼓动其他人向韩非这位韩国前任司寇控诉七绝堂、九义会的罪行。

    当然,这些帮众对于贵族和三老的劫掠也是罗网挑起的。

    至于被查抄的劫掠赃款,自然是尽数充公!

    大多数被七绝堂和九义会在新郑城外劫掠的贵族和三老,贵族们基本上都是全族消消乐,三老们则是全家消消乐,主打的就是一个不留活口。

    人都死光了,你们这些来控诉的还要什么归还赃款?替死人追缴?

    张机的这些筹谋,自然没有避着红莲,甚至于许多手令还是红莲坐在张机的腿上,一边帮张机研磨,一边看着张机写出来的,甚至还为张机提供了几个向来横行不法的贵族名单。

    而张机做这一切,也不全是为攻下新郑城和收揽民心,更多是想要剿灭这些贵族。

    为什么嬴政死后,秦国顷刻间分崩离析?

    固然有着胡亥昏庸无能的缘故,也有着赵高祸乱朝纲的缘故,但那是一个建立在旧时代的瓦砾上的空前庞大的帝国,有着悍勇的老秦人,本不该如此迅速便灭亡。

    秦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六国的旧贵族。

    虽然这个时代的大一统思想并未普及,甚至认可的人也不多,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如同后世的异国之人一般,对他国之人并没有同为炎黄子孙的认同性,甚至于有些地方,城与城之间,乡与乡之间,乃至村与村之间都是如此。

    但百姓的诉求其实很朴实,能吃饱饭便好。若是能再攒些小钱,娶上一房媳妇,那就更好了。

    在这个在识字率低到几乎人尽文盲的刚结束八百年纷争的时代,他们哪里说得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哪里知道楚人爱戴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哪里能想到借助他们的名号起兵,哪里想得到学狐音夜呼“大楚兴,陈胜王”?

    反秦势力的根基是六国故地上的百姓,但归根到底是因为六国的旧贵族的挑动。

    秦国缺少能治理地方的文人,许多六国故地都是任用六国士子,明面上稳定了地方,却也埋藏了祸患。

    在秦国统一后蒙受了损失的六国旧贵族们,便不甘心于现状,而想要恢复昔日盛况,最好的方法便是恢复故国的统治,六国旧贵族是比六国宗室还要积极的反秦分子。

    而后便是地方的三老,秦国就算有能力将六国故地的官吏都换成秦国的士子,也不可能更换三老。

    三老都是地方上德高望重的老者,而在官吏、三老与六国旧贵族勾结之下,便能起到近乎翻天覆地的危害。

    秦法严苛,却也不失人情,但一如“皇权不下乡”的说法,秦法到了地方上,解释权首先是在地方官吏手中,但他们的解释对象只是地方三老,由三老向民众解释。

    在民众识字率低的时代,指望他们在认识被废除的旧文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