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往事如烟

    第四章往事如烟 (第2/3页)

你自己了。”

    说完,便让楚皓文将刚才的几人全部叫进来。

    就在楚平哲给楚皓文回忆过去之时,京都十里外的京营正在进行一场惊心动魄兵权争夺。

    京营内部,一万扬威军已经整装待发,只待一个命令便可随时杀向目标地,一支支火把将京营照得火光一片,中军大帐内扬威营统帅宁鹏举还在焦急等待着宫中的消息,只要宫中消息一道,他便即刻率领军队杀进皇宫勤王护驾。

    但下面的将领却对此事一无所知,不断询问着今晚的部署,甚至有人吵闹着要率队离开,见无法压制住底下的将领,宁鹏举索性和盘脱出:“本将接到朝廷密令,今晚有人意图谋反!”

    底下的一名将领不信宁鹏举说的,拱了拱手说道:“将军,既然是朝廷的命令,那么就请将军将虎符或者调兵令牌拿出!”

    宁鹏举早就想到会有人这么问,随即将一枚虎符拿出:“你们都不要管了!等会就听我的命令剿灭叛贼!”

    “叛贼?谁是叛贼呀?是我乌行学吗?”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众人放眼望去来人竟是大赵唯一的异姓王,赵国唯一一个一大司马身份致仕的,深受三代帝王宠幸,在大赵官方民间颇有威望的郑王乌行学,宁鹏举不可思议的看着眼前的人,一脸的惊恐,照理乌行学现在应该在太原府的王府内喝茶聊天,怎么会突然来到京城?

    大司马一到气场十足“你们这群小兔崽子,想要干什么?谋反吗?”边说边走到了正位之上坐了下去。

    宁鹏举一看乌行学来者不善随,即使心中有万分恐惧,但升官发财的欲望却促使着他上前质问:“郑王不在太原府管理封地,为何要来到京城?还要来我京营,不知郑王是有何公干啊?”

    乌行学撇了一眼宁鹏举,随即才如梦初醒般说道:“哎呦,小宁也在啊,是这样的本王原本呢,是在太原府,可是我突然收到了皇上的命令,说是让我接管京营,一把老骨头虽然不想动,但皇上的命令始终是要遵守的。”乌行学明确的告诉了他,我!你爹,来夺权的!怎么样吧!

    宁鹏举此时心里也忐忑不安及其纠结,到底听不听乌行学的命令,对于乌行学的恐惧使他非常想要跪在乌行学面前喊我错了,可是升官发财的欲望却让他有了一种极其可怕的想法

    “不对!这兵权是朝廷交付的!岂能听你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便交出去!圣旨呢?兵符呢?”

    看着宁鹏举发疯般的状态,乌行学冷哼一声“怎么不信任我?”

    “当然不是,只不过......”

    “只不过我是不是真奉了皇上的命令还未可知。”

    “没错!”

    话落,乌行学冷哼一声眼神逐渐冰冷起来,他从怀中拿出了一块正方形金牌扔到了宁鹏举面前。

    “宁大人,看看吧。”宁鹏举伸头一看,这金牌上面则是赫然写着如朕亲临四个大字,众将见到乌行学将令牌拿出,也是纷纷行礼。

    看见众将行礼,乌行学随即发布命令“好了!让你们的人各自回到自己营中去吧。”

    “都给我站住!我是主将,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许动!”此时宁鹏举也是豁出去了,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一步,成败与否都在一息之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这个时候就看谁气势更硬了,况且这里可是他的地盘。

    不过他似乎太看得起自己了,他这点气场在久经沙场的乌行学面前简直是不值一提:“你说你是主将是吧?很好,从现在起你不是了!”

    “哼!大司马,本将尊重你才叫你一声大司马,可是你不要得寸进尺!你也不看看,这里是谁的地盘!”话落,宁鹏举双手一拍,数十名手持武器的带甲士卒便冲了进来,将众将团团围住。

    “好~宁将军好手段,本将佩服!”看见士卒向自己围过来,乌行学大喝一声,对着宁鹏举鼓掌。

    “哼,现在后悔,晚了!”宁鹏举以为乌行学是害怕了,心里也是不以为意起来“上!”只见他一挥手,十几名士兵一拥而上,将他击杀。

    “你们........”宁鹏举不可思议的看着眼前这一幕,满怀疑虑的倒了下去。

    “蠢货!”不屑地瞥了一眼宁鹏举的尸体,乌行学坐到将坐之上,看向底下的众将“好了,都回去洗洗睡吧。”然后便坐在椅子上闭上了眼。

    金龙殿内,楚皓文站在楚平雄旁边,在他们面前六名大臣站成一排,太后坐在楚皓文旁边持珠念佛。

    楚平雄拉着楚皓文的手,对他介绍起站在旁边的六人

    “文儿,这是我赵国六名最智慧,最忠诚,最勇武的六名大臣,现在为父给你介绍一下他们六人”随着楚平哲说完,那六名大臣也是对着楚皓文行礼。

    “丞相萧云州,他是南朝皇族的后代,江南萧家嫡长子,是黄山大儒的亲传弟子,他的故友亲朋学生子弟遍布天下,他为人温和,简言善谋,行事果断是当朝之大能,日后他提出的意见你需要好好听取,并且在识人用人方面,你需要多跟他学习,凡事多问问他的意见总是没错的。”

    “户部尚书陈润安,虽出身出生寒门但聪慧异常,并且他也是和我一起经历过生死的兄弟,其为人谦卑,忠肝义胆,做事谨慎,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的生活,并且对经济方面有着极高的学识,日后但凡涉及到民生疾苦,百姓安居,国家经济之事,你可向他请教。”

    “兵部尚书,大元帅杨知才出生自北境杨家,其家族六代为将,在军中素有威望,其自幼习武并熟读兵法,善于大兵团作战,其为人谦和,善谋略,日后在遇到外敌入侵无法决策之时,你可以听从他的意见。”

    “刑部尚书盛敬全,淮南盛家三子,为人博学公正,他师承法家大师,在律法研习方面颇有建树,日后但凡涉及到律法之事你可向他询问。”

    “吏部尚书宁谦,出生自关中宁家,为人忠贞,心志纯洁,他师承纵横,在人才选取,官员升迁方面可向他询问。”

    “一品大将军将军庞记,出生自关中庞家,为人品行善良,精通军事,及其擅长防御战斗,日后在军事训练,城池防御之事可向他询问。”

    介绍完六位辅政大臣楚平雄便让楚皓文走到六人身前“文儿,去,向六位老师磕头行礼。”

    “见过六位老师。”

    “殿下不可。”六人见楚皓文朝他们下跪,一边连忙打呼不可,一边将楚皓文搀扶起来。

    “来文儿。”将几人介绍完之后,楚平雄将楚皓文唤到身边,让他对着声旁的老妇拜了下去。

    “文儿,这是你的祖母,是我大赵最为睿智的人,日后凡事你都要听从祖母的意见,不可忤逆于她。”

    说完,楚平雄从身边的盒子里拿出一块金色的虎符,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