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叛乱

    第六章 叛乱 (第2/3页)

多为契丹人,溪族人,林海族人,平山族人等多民族,总数为四十余万,因主要防备北边的漠北,所以多以骑兵为主。

    南军由耶律齐木最为信任的汉人郭子安统领,其所属部队多为北境六州与京河沿岸的汉人,安族人组成总数将近百万,因多与赵军作战,其多以步兵为主但还是有超过十万的骑兵,中军则是有皇帝统领,由各军中的优秀人员组成,总数超过二十万多为重甲士兵,其八千铁浮屠更是人马具重甲,刀枪不入水火不侵。

    “两国之争,军队实力是决定存亡的决定性因素,朕的士兵多,军力强悍,朕就可以决定赵国的生死!”耶律齐木睁开眼睛,环视了一圈众人,站起身做出了他的决定

    “朕决定,南下,征赵!”

    “老祖宗,昨夜暗部共发现十四支,拦截住了十二支他国间谍,两支逃离的暗部中,一队进入了辽国,一队进入了西夏。估计先帝驾崩的消息,两国皇帝已经知道了。”长寿宫内,太皇太后正在批阅今日的奏折,今晨接待楚皓文的常嬷嬷一边研磨,一边汇报昨日的情况。

    太皇太后显然对这个事情有了心理准备,头也不抬的继续批阅奏折“查出他们的老巢了吗?”

    “辽国的已经找到了,就在皇城,暗卫已经将他们包围起来了,就等您的命令了。”

    “杀!一个不留。”太皇太后放下笔,喝了一口茶,眼神中凶光闪现。

    三天后,也就是钦天监算出的吉日,今天赵帝国的大行皇帝将要下葬。

    赵国皇帝下葬流程,先是由七十二人的抬棺队伍,将皇帝的棺椁由泰山殿抬出,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举引魂幡。新帝端坐在由六十人抬着的轿子上,走在棺椁后面,在后面由皇室各成员,朝廷百官组成,再后面是由1628人组成的皇帝卤薄仪仗队,他们手持兵器、幡旗和纸扎、烧活等。再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御林军,最后是先皇帝的死士,他们的后半生将永久的住在皇陵,直至死去。在送葬队伍中,还有大批的和尚、道士等,他们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诵经。

    出了玄武门,进入德胜街后,街道两边是大量的百姓跪拜送别大行皇帝,整个街道都是白色,不允许看到其他任何的颜色。

    出了北安门,行走二十里便到达了大行皇帝的陵寝,这二十里路,出了皇帝,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能够喝几口水,吃几口饼子,其他人是不许喝水吃饭的。

    进入陵区后,先是由朝廷钦点的法师和和尚诵经读文,之后杀白马以祭拜先帝,最后便是将棺椁放入陵寝,封闭地宫和墓道,众人退出陵区。

    和之前不同的是,因为当今国库资金困难拿不出钱,便将先帝的葬礼与新帝的登基大典放在了同一天,天知道陈润安和礼部的单腾正商议的时候被人家拽掉了多少胡子,才定下这个议程。

    出了陵区之后,队伍回到皇城,先是来到仙云殿焚香祭拜历代帝王,之后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乾坤殿,百官按照评级高低依次站立,乐手奏景平之章。

    此时,楚皓文也将素服换成了冕服,头上带着由12寸长的五彩细绳组成的冕旒,这些穗上面串着的玉珠,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因为赵国尚火,所以赵国的冕服颜色为正红色,衣服上有九条五爪金龙,意预着皇帝乃是九五至尊。

    随着九名太监将手中的长鞭甩出,乐手奏咸平之章,楚皓文在莫锋的引导下进入乾坤殿,在其后面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走上九十九个台阶,进入乾坤殿内部,再上九个台阶,便走到了龙椅之前,此时楚皓文心情极度紧张,只要座下去,他楚皓文就是天下认定的皇帝。

    就当楚皓文准备座下去之时,站在底下的城阳王突然站了出来,并不断向前走去“站住!你个野种怎配座我大赵的皇位!”

    城阳王楚平舆,是楚平雄的九弟,其母亲早亡,从小便与楚平雄生活在边疆,待楚平雄登上帝位后,便将其接到了皇城,让其统领京营一部,且在对北辽的战争中多次立下功劳,深得楚平雄信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