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平定三秦

    29平定三秦 (第3/3页)

高奴亦可破矣。”董翳曰:“我有长子董式极其骁勇,公可缚去假作投降,彼方准信。”樊哙大喜,即时点健卒一百名,同柴武杂在乱军卒中,径从栎阳僻路来。行五十里早到欣寨。小校传报司马欣。欣曰:“着他进来!”樊哙进营便说:“我等原是楚兵,随翟王镇守栎阳,不想翟王归降韩信,昨日差他长子出城探听大王消息,我等将他灌醉,捉来投献大王。”司马欣见是董式立即大骂道:“汝父与我同受霸王封爵,现在如何背楚归汉?且押去与李芝一处监候,等捉了董翳一齐解赴彭城。”众人拜了,出外伺候。

    次日早,董翳领人马来,摇旗呐喊请塞王答话。司马欣全身冠带与董翳相见。董翳大骂曰:“汝不知天时不晓存亡,项羽杀子婴,坑降卒,正是我等仇人。我今背楚归汉深合天道,而你却扯碎我书监我谋士,昨夜又捉我长子!前日敢说生擒樊哙立杀韩信,你若敢与樊哙对敌一合,我即下马受缚。”司马欣听了这话便叫道:“你便叫樊哙来,我与他对敌。”一言未毕,背后一人将他拖于马下叫道:“我便是舞阳侯樊哙!”众军卒一边将司马欣押赴中军报功,一边放了董式。

    韩信便唤军士押过司马欣来,韩信道:“楚王乃秦之仇人,而汉王有恩于秦,汝曾为秦将,当为秦归汉,此乃顺天者昌也,今被擒来有何理说?”司马欣低头不语:董翳、樊哙等众将劝曰:“塞王不得已误受楚将,今到麾下,愿元帅宽恕,仍望奏过汉王照封王爵,料彼倾心事汉,决无二心也。”韩信着武士放司马欣起来。司马欣向韩信拜谢。于是二秦悉定。

    韩信接着催动人马,把废丘四门围了,传令诸将安下营寨,预备攻城之具昼夜攻打。这废丘乃周旧城,周围都是高山,山麓之下通白水大江,城池坚固,墙垣宏阔,攻打甚难。

    当晚韩信同曹参带领几个健卒来到城后高处,韩信指与曹参道:“此城下水自西北方而来,环东南而去,其流甚急,汝可带领一千人,各具囊沙壅住水口,让水倒转冲入废丘,不一时废丘入鱼腹矣。”曹参即领一千人来到废丘东南河口边,以囊沙壅住水口。八月之时秋水正涨,那水不得顺流,直冲入废丘城来,四边墙垣遇水便倒。

    在韩信看来,章邯最好的选择是投降,反正他已经降过项羽一次,而且现在他的战友司马欣和董翳也已投降,他为何不降呢?

    巨鹿之战时,他手握二十万大军,尚且投降项羽,如今,他已是穷途末路,又有何理由不降?按说他更应该投降。

    可事实却出乎所有人意料,章邯选择了自杀。也就是说,他宁愿死,也不愿投降韩信。投降韩信有那么屈辱吗?

    事实上对于章邯而言,投降韩信确实是一件非常屈辱的事。

    当初他投靠项羽,完全是被迫,而不是对秦朝落井下石,追逐利益。一开始章邯并不愿投降项羽,他希望为大秦建功立业,可是二世皇帝胡亥对他不信任,多次派人到前线指责他。后来赵高又取代李斯担任丞相,更是对章邯不友善,还差点杀了他的同事司马欣。

    章邯不想成为第二个蒙恬,无奈之下,只好向项羽投降。

    尽管事出有因,但在章邯看来,这终究是一种背叛。章邯因此受到内心的道德谴责。既然不能做大秦的忠臣,那就做项羽的忠臣,如果又背叛项羽,岂不成了职业叛徒?世人将如何看待自己?

    章邯打心里看不起韩信,所以宁死不降!一个胯夫,为人所不齿!他如果投降,不是承认自己不如胯夫吗?这跟项羽后来宁可自刎也不肯投降一样。项羽投降韩信是不可想象的!他说服不了自己!

    章邯自杀后,韩信又分付曹参放开河口流通水道。半日之间水势俱下。韩信入城安抚百姓,接着奉迎汉王车驾进入废丘,邻近郡县望风归降。

    汉王即命将士素服为义帝举哀三日。分遣使者遍告各国,书中说道: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愿诸侯王发兵一同击楚。

    汉王所遣使者到了赵国,见过赵王歇及陈余。陈余对使者说:“张耳是我仇人,现在汉军,汉王如肯将他杀死,我当从命发兵。”使者回报汉王,汉王暗中寻觅与张耳状貌相似的人,然后将他斩了,遣使者持首级赴赵。陈余只道是真,遂遣将带兵助汉。

    汉二年四月,汉王率领关中及韩、魏、殷、赵、河南五国之兵,共计五十六万人,声势浩大地进军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