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伏波将军马援

    113伏波将军马援 (第2/3页)

命。马援作色道:“无知贱婢也想抗拒天朝,今日还想求生么?”说毕即令刀斧手将两女推出斩首,然后将首级献入都中,想洛阳城中难得见此猛女头颅。

    战后马援着手开展民生恢复工作,组织大量人力在各地修建城池、开渠引水,帮助当地人发展农业生产。他还召集各部首领向他们重申汉廷法律,要求他们据此修改本族的传统风俗,同时命令当地官员废除各种歧视压迫原住民的法规。这些措施使汉族移民与土著之间的冲突得以缓解,交趾的形势日趋稳定。

    公元44年,结束善后的马援班师回朝,只留下部分兵力驻守交趾。在此之前,马援命人在交趾最南端的日南郡树立两根铜柱。这样做的目的,除了与更南边的西屠国确定分界线外,还在于夸耀汉朝武功。为防止交趾土著拆毁铜柱,马援特意命人在铜柱上刻下“铜柱折,交趾灭”的六字咒文。

    后来交趾人屡次想破坏铜柱,可又惧怕铜柱上咒文的魔力,只得向其投掷瓦块石头泄愤,久而久之,竟然堆起两座小山。

    马援曾上表给皇帝,其中有这样的话:“破贼须灭巢,除掉山林竹木,敌人就没有藏身之地了。好比小孩头上生了虱子,剃一个光头,虱子也就无所依附了。”他本来说的是比喻,光武帝览书后觉得马援所言有理,当场下令把宫中小黄门都剃成了光头。

    马援回京时为了给皇帝送一份大礼,还将平叛时夺下的铜鼓重新熔铸成战马。由于马援本是相马大师,故此马铸得神骏无比,足以碾压武威出土的马踏龙雀。可惜此马没有保存下来。

    对于此次南征大捷,刘秀非常重视,命人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地欢迎得胜之军。马援的亲友团也加入了欢迎队伍,其中有个老友孟翼屁颠屁颠地追着马援唱赞歌,马援皱着眉头说:“这有什么呀?如今匈奴和乌桓仍然在北边侵扰,我想攻击他们。男子汉应该死在边疆战场,用马皮包着尸体下葬,怎么能安心享受儿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呢!孟翼听后又赞道:“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刘秀晋封马援为新息侯,赐他专车,让他朝见时与九卿同列。

    却说窦固是窦融的儿子,梁松是梁统的儿子,窦融和梁统都是河西老人,与马援相交多年,关系本来挺融洽的。梁松一直对马援执子侄礼,马援生病时还前去看望,并在床边向马援行礼。按说马援应该立刻还礼,这是中国的规定动作,可马援竟然不还礼。马援的儿子提醒父亲梁松是驸马,颇受皇帝信重,千万不要得罪。马援不以为然地说自己与梁统是多年好友,受他儿子一礼也是应该的。

    却说古时高辛氏帝喾屡征犬戎,犬戎中有个吴将军勇敢绝伦无人可敌。帝喾便悬赏购募,说有人能得吴首,当配以少女。部下无人敢去,有一犬为宫中所蓄,毛具五采取名槃瓠,它竟然潜至犬戎寨下,啮死吴将军衔首来归。帝喾觉得犬虽有功,究竟人畜两途,不便践约。可少女守信,自愿下嫁槃瓠。槃瓠负女入南山同居,生了六男六女,又互为配偶辗转滋生,日益繁盛。于是就有了蛮人,现在分居在武陵一带。武陵四面多山,山下有五溪分流,那里的蛮人就叫作五溪蛮。

    公元48年,五溪蛮发动暴乱。时年六十二岁的马援马上请命南征。

    刘秀挠挠头对马援说:“老将军,你打了那么多年仗了,也该歇歇了!”马援说:“臣还能披甲上马,如何不能战?”刘秀就让他试试,马援于是披甲持兵飞身上马,手扶马鞍四方顾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