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隐忧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39 隐忧 (第1/3页)

    别人以为开国皇帝有多威风,但是只有朱元璋自己知道,他的处境有多艰难!

    这个艰难,不是说他的皇帝位置坐不住,而是他想要的,并不只是他当皇帝而已,是要他子孙后代也能安稳当皇帝,不说千秋万代,至少要能延续几代!

    他可不想他创建的大明朝,最终像五代十国那样,又或者像魏晋时候那样。哪怕是像前宋那样,也不是他所喜欢的。

    可是,开国这几年来的局面,并没有让他满意。

    首先,前元未灭,始终惦记中原。

    另外,沿海的倭寇,也是一大祸患,前几年的时候,甚至连他派去倭国的使者,都被倭国那什么亲王杀了五个。虽然武将纷纷要求讨伐倭国,但是他考虑到前元的例子,因此都忍了。

    就这,其实还不是最主要的。

    对他来说,最主要的还是缺少忠心可靠又有才能的人才。

    想着这个,朱元璋不由得又翻了个身。

    人才的事情,真得是困扰他太久时间了。

    还没有夺取天下的时候,只要是人才,不管文武,全都接纳之。

    前元分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丐这十个等级,次末等中的儒,朱元璋都是要的。当然,这肯定和他出身丐没关系。

    在他求贤若渴之下,闻名来投有之,身边人举荐亦有之。可光是这样,人才还是不够用。

    不但如此,朱元璋还发现,举荐制下,任人唯亲,唯利是图等等弊端,有越来越严重的迹象。为此,他最终选择了以前中原王朝的科举制来选拔人才。

    结果,因为前期举荐制下,民间有才华的,大都举荐到朝廷做官;参加科举的那些,大都是毛头小子,基本上就没几个能做事的。

    虽然朱元璋采用了老中青三级做事法,就是用老人带新人的法子,试图解决科举制所带来的人才不好用的弊端,结果没想到,原有的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洪武初年的科举制度,缺少各项公平的规章制度,又让科举成了舞弊的场所,科举过不过,只和钱以及人脉有关系,和真平实学并没有多少关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