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推红薯令,清河崔氏的确定

    第39章:推红薯令,清河崔氏的确定 (第3/3页)

   推红薯令。

    正式下达,并且取得巨大成功。

    以往不管李世民做任何决策,都不可能在一天内,全部推行完毕。

    但今天。

    却是做到了。

    只因推红薯令。

    不仅是李世民派人普及,就连世家,也在不留余地帮着李世民普及。

    整个长安城。

    在今日,前所未有的和谐!!

    清河崔氏,主府。

    一间茶室。

    屋内香气淼淼,清河崔氏家主正独自一人煮茶。

    “咚咚咚。”

    就在这时,有人敲门。

    “进来。”

    “咯吱”一声,一名家卫走了进来,手上带着一些红薯种子,身旁还跟着一人,是他们清河崔氏的粮食专家。

    清河崔氏主农业,饮食。

    可以说。

    整个五姓七望,没有家族比他们更懂。

    “家主,崔河老先生来了。”

    家卫把粮食专家请入座,同时将红薯种子放在两人的桌中间。

    “崔河你来了啊,特地让伱跑过来一趟,麻烦了。”

    崔河摆了摆手,笑了一声,不在意道:“不碍事不碍事,老夫能有机会帮到家主你们,也是老夫的荣幸。”

    “好,不愧是我崔家栋梁,光是这份精神,都足以让年轻小家伙学学。”

    清河崔氏家主笑了下,接着看向家卫,点了点头,仿佛是暗号,默许他做某些事。

    家卫深吸口气,站在粮食专家崔河身旁,问道:“崔河老先生,今天请您特地过来一趟,是想询问一下,就现在的北方田地,稻米种下后,能否收成?若能……那最高,可以收成多少?”

    崔河闻言,来了兴趣,正襟危坐,笑道:“不得不说,这个问题,很有建设性,很好。”

    “如今北方旱田种植,一直也都是老夫和手底下徒弟研究的主要目标。”

    “就目前而言,北方旱田与南方最差的田地都有极大差异,大概为1与3,北方旱田每收成一粒稻米,南方就可以至少三颗。”

    “当然,这只是老夫的研究成果,为确保此数据真实性,老夫还特地让徒弟,去请来陇西李氏、以及其他几个世家,专精此项的高手。”

    “通过各种对比,我等看法几乎一致,目前北方旱田,不适合种植,种植也抗不过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