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连环杀手,泥奏凯

    第157章 连环杀手,泥奏凯 (第2/3页)

望,相比于林清某种意义上的“迷途知返”,另一位连环杀手引发的争议,更让媒体兴奋!

    ——类似“杜鹰自首,是想复制汉尼拔的人生”的消息,也被无孔不入的记者挖了出来。

    然后,《沉默的羔羊》这部电影的破绽似乎终于露了出来。

    一位颇有知名度,嗯,其实就是敢喷猛喷的社会评论家,撰文对这部电影引发的所谓“杀人狂魔流行文化”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沉默的羔羊》里,汉尼拔这个反派角色,恐怖而又迷人,这几乎是没多少人反对的。

    有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那么多人,包括我会喜欢一个杀人狂魔呢?难道我们都是变态?

    如果我告诉你,这是这部电影,或者说是导演刻意为之的结果,你可能就不会有疑惑了。

    简而言之,是导演在美化一个变态食人魔,从而让观众站在了食人魔的立场。

    首先是优雅的形象。我相信大部分观众对于汉尼拔的第一印象,都是举止优雅,极有教养;

    其次,是弱化这个食人魔犯下的惨案。譬如交代啃食护士的罪行,用的是让观众讨厌的医生一角的口述,轻描淡写的就过去了;

    还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谋。与食人魔变态的行为相比,我相信很多观众印象更深刻的是这个食人魔睿智的头脑;

    最后,即使是变态残虐的杀人,也有一种仪式感,加上高雅的音乐,不得不说,拍出了一种美感。

    综上所述,就是美好的事情被放大、被渲染,可怕的事情被虚化、被包装,让最终呈现在镜头前的变态食人魔魅力非凡。

    所以说,你我迷上这个杀人魔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君不见杜鹰一个实打实的食人魔,都迷上了被美化后的‘汉尼拔’?

    问题恰恰在于,这种着迷,难道不会唤醒潜在效仿者和杀人魔吗?

    杜鹰是选择了地狱难度的效仿,但假如他选择的是简单的效仿呢?比如有仪式感的杀人呢?

    所以我郑重呼吁,这部惊悚电影不该登上大雅之堂,起码,不该有现在的热度……”

    好家伙,前面看起来貌似还挺有道理,最后一句就图穷匕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