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当沙雕文化追尾武侠(二合一)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173章 当沙雕文化追尾武侠(二合一) (第1/3页)

    “王维导演的试镜真的很怪!”

    这是周启明的第一感受,也是唯一感受。

    此时的周启明,正在敦煌一间很宽敞的排练室里,桌子后面坐着两个人,都是他眼中的大佬。

    一个是圈外名声不显,圈内却被誉为王维左臂右膀的副导演徐道行,另一个就是亲自来试镜的王维了。

    恰恰是王维的要求,差点没把周启明给折磨疯了。

    不给剧情,很多时候就是一个看上去挺简单的要求。

    比如,笑。

    没有前情,也不给后果,只要求“从大笑到悲怆而笑”。

    这也就算了,但问题是,王维就跟上瘾了似的,一个“大笑”,已经变着花样的让周启明演了十多遍。

    还有“假哭”、“骂人”,甚至还要求唱rap!

    “再来一遍。”

    “换个方式来一遍。”

    “重复一遍。”

    周启明一度以为王维是在折磨他找乐子。

    但很快就自己否了。

    不客气地说,对方的时间可比他的时间值钱多了;折磨他找乐子,也不知是谁亏了。

    所以,尽管如坠云雾,他还是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地演。

    慢慢的,束手束脚的感觉没有了,他也似乎明白了,王维不是在折磨他,而是在找一种表演风格。

    而随着即兴表演越来越放松,周启明也更是隐隐约约地摸清了,对方要的是什么风格——貌似是一种夸张甚至放纵的搞笑风格。

    “这就叫做天赋啊!”王维见状,不禁在心里感慨道。

    而他也终于点了点头,“嗯,好了,先就这样吧!”

    接着突然问一句:“假如我让你以后转型当喜剧演员,你愿意吗?”

    周启明闻言一愣。

    他先是觉得对方太看得起他了——我这种小龙套,还不是给什么角色就演什么角色,哪来的愿不愿意?

    不过,随即他便明白对方说这话真正意味着什么了——

    这一次的角色应该是没跑了,甚至于,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角色要给他,嗯,应该是喜剧角色。

    如果是刚出道,周启明可能还需要考虑一会。

    毕竟,当演员都是幻想成为大明星嘛,而哪怕非科班出身,他也受了“正统电影人”的影响,觉得喜剧演员逼格不咋地。

    现在嘛,比起连续被剧组拒之门外的狼狈和打击,逼格这些都是小事。

    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点头:“我愿意。”

    王维于是笑笑,继续道:“好,那先和剧组签约,然后,嗯,你需要大量阅片,剧组会帮伱准备好资料的。”

    “同时,你是非科班的对吧,补一补表演课吧,费用的事情不用担心,剧组会给你安排。”

    周启明继续愣住。

    补表演课好理解,但大量阅片是什么鬼?

    王维却不做具体解释了,只有一句话,“你自己看片领悟!”

    实话说,他不是看不出对方的懵逼。

    但王维心里也有些苦恼。

    有些事情,靠说是说不清楚的。

    比如——究竟什么是无厘头风格?

    他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另一个时空,作为无厘头的代表性人物,星爷和搭档达叔都在不同采访中表示过,“到现在我都没有完全明白无厘头是什么意思。”

    王维不认为他们是不肯说,只是,他们的成功并非源自对理论与概念的熟知,而是得益于经验、本能与天分。

    王维甚至认为,真要按照所谓的理论和定义去演,反而演不出真正的无厘头风格。

    所以,他知道这部电影想要一种什么样的风格,但是他不能一手一脚地指导周启明怎么演,而更多是要靠他自己悟。

    这说易也易,说难也难。

    容易是因为,周启明毕竟入门了,他现在要做的,是彻底转变思路,是看到那层窗户纸,然后,戳破它!

    说难是因为,作为一种喜剧表演风格,无厘头这个概念尚未被正式提炼出来。

    当然,没有提炼,不代表没有出现。

    现在华语喜剧的主流风格——王维个人称之为“北派”——起源于戏剧和小品,偏向“故事”,偏向“段子”,依靠的是对情节与人物特点的把控,充满黑色幽默感。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沈岩算一个。

    而有北就有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