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氢氧与水(签约了)

    第三十六章 氢氧与水(签约了) (第3/3页)

    “原子构成分子,应该是通过共享电子达成的?电子好像还分能级轨道,内层所容纳的电子数要小于外层,似乎还有什么‘几个电子最稳定’的设定.....可惜不记得了,到时候进行模糊处理吧。”

    用这些个已知条件,刃牙模拟出了好几种组合形式。

    其中一个模型里,两个氢原子就好像‘耳朵’一般贴在了‘大脸盘子’氧原子上,彼此连接处是由共享电子所形成的‘桥’。

    就这个模型最顺眼,刃牙决定先用着。

    在接下来的冥想中,他主动模糊了身体的绝大部分结构,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局部区域,想通过这种方式让精神的‘观察力’在局部形成放大。

    当然,并不是阵要观察什么,主要还是想尽可能多的在选定的区域复制先前的水分子结构。

    这个区域,他选在了手掌表皮,并通过冥想对之进行了扩张定义,但定义并不明确,只是一种尝试而已。

    首先,表皮应该是含有水分的,只不过由于含量、存在形式不明确,只能退而求其次让水分子以‘云状’均匀排布。

    这些水分子结构,将充当一个类‘手柄+显示屏’的功效,将本不能被观测到、不能主动控制的分子级反应矮化至可能。

    接下来,就该让外界粒子进入了。

    对水分子施加震荡,让他们仿佛呼吸一般扩散、收拢。

    这期间,不断有粒子被它们包裹进了分子云内部。

    刃牙看不到这些被包裹的东西,但冥想带来的‘显示屏’作用,却能帮助他感受到确实有什么东西进来了。

    但可惜,别说值得欣慰的反应出现,就连糟糕的状况都没有。

    这意味着两点。

    其一,他所模拟出的水分子数目,对手部表皮来说微不足道。

    其二,并不是说进入身体的粒子就等于被你占有。

    第一点自不必说,他的大脑运算能力就这么些,已经没办法再增加水分子数目了。

    而第二点则说明,只将外界元素吸入体内还不够,如何将之同化才是问题的重点。

    也许,用已有原子结合外来原子,从而形成新分子是一种方向?

    但他连身体在细胞级别的构成都搞不清楚,就更别提原子级、分子级,以及一定存在的、分子到细胞之间的那一级结构机制了。

    搞不清楚这些,就不敢轻易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