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世界真实的一角
第三百一十章 世界真实的一角 (第3/3页)
、是被创造的也罢、甚至是虚拟的又如何,只要脚步不曾停下、那道路就会继续延伸下去,我们终将把握住属于自己的‘真实’。”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将来才需要真正面对的事情,眼下的要务乃是‘成长’,争取早日获得能够面对任何‘真实’的底气与资格,才是如今的正途、乃至长久之将来的征途!”
话虽如此,但轨道巫医们还是希望世界是‘真实’的、是‘物质’的,即便是被强大存在所创造而来,那也好过近乎于无根之源的虚拟......
~~~~~~
随着时间的流逝,梦境领域对于微观世界的观测方案也逐步成型,所以在对宏观世界之观测与猜度的背后,于微观世界的挖掘也在同步的进行中,只不过就进度与难度而言、在初期与后期进行的比之宏观更为艰难.....
而在过程中,与物质世界相交叠的领域,成为了打开大门的那把钥匙;
在此前,因为涅斯塔那从前世所带来的半吊子理科学识的影响,巫医们先入为主的、为‘物质性’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定义;
他们不由自主的、建立起了物质与非物质的界限,并认为前者是切实存在、且具备绝对质量的真实,所有现实中存在的物质,虽不知可以经过多少次的微观构成分割,但最终却都会归结于几类‘点粒子’,正是这样的‘点粒子’最终构成了物质、进而又构成了整个世界;
再反观‘非物质’,则是有如情绪这般无实无质的假想存在,它们并不属于物质的一部分、而是基于智慧生命自身的定义,才得以形成的思维具象。
但是,这样基于‘猜想’而来的预设性定义,在今次却受到了某种挑战.....
巫医们发现,构成领域的‘思绪’实际上具备了一定‘物质性’,其可以作为介质渗透入原子、乃至原子核内部,在不经过‘术法’影响的情况下,对其内部产生某种限度内的、在物质层面上的影响;
由此而生的技术被称为‘领域显微镜’,姑且先不提其具体应用在微观探索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单是此现象本身,其实就足以让巫医们,去重新审视自身对‘物质’的基本认知。
于是,专注于微观领域的巫医与学者们,由此提出了一种极为宏观的假设.....
他们认为,‘内面’并不是实质上的‘空间’概念、也极有可能不是‘维度’概念,通过作弊进入其中后,巫医们所‘见’者非是一直以来所认为的‘规则’、所处也并非过去认知中的‘高维’;
他们仍旧处于物质范畴内,也并未超脱现实世界所具备的维度特性,而在期间的感知、虽非是通过眼耳鼻等器官获得,但在概念上却依旧属于‘现实知觉’的范畴。
也即是说,内面并非‘世界’、而是‘视界’,其中的‘见’并不用打引号,巫医们在‘内面’本就是用‘看’的方式,见到了物质的真实具现;
只不过,这个过程并不是用某个器官去实现的,而是通过另一种具备有微观特性的、未知的感知能力为主导,从而产生了相应的视界。
如果这种假设成立,就会由此引导出几个重要的变化....
其一,精神力、意志力、乃至生命个体所产生的思绪,必然存在有某种基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介质’,它们起着承载这些‘虚力’的作用;
其二,假如‘内面’并不具备维度意义、也不具备空间属性,而是现实世界在‘视界’上的深入,那么其中那些场与弦,便也不再是一直以来所定义的‘反馈’与‘规则’,而是切实存在物质性真实;
如果将此两者相结合,那就会得出一个了不得的推论......
首先,如果‘内面’为一种‘视界’、而非‘维度’性概念,那其中所存在的场弦,便可以被看做物质于微观中的具现;
其次,假定‘虚力’的承载介质为‘虚子’,并认定其同样是构成物质世界的一种基本粒子;
再次,假定如原子核内部那般的基础物质为‘实子’,并同样将之视作构成物质世界的一种基本粒子;
最后,虚子与实子在‘内面视界’中表现出了具现的一致性,最终都归结为场与弦的特殊扰动。
于是,是否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即,世界的构成在最微观的领域是共通的,只要改变场弦的扰动结构,便可以直接在物质层面做到‘虚’与‘实’的转换;
比如,光可以变成物质、情绪可以变成物质,反过来物质亦可以变成虚幻的情绪、也可以变成光电磁等等。
而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去观察,那这样的现象在已知的现实中也的确存在;
其中最明显的,便是‘生命力场’对于物质的转化、以及过程中对自身特性的改变,只不过此前都将之归结为某种‘规则’,因而没有产生此方面的认知。
此外,虽然以场弦为根基的宇宙演化推演,因观测者之数量与能力的限制,而无法被真正执行;
但当巫医们加入了新的‘虚子’与‘实子’方面之微观变量,又重新进行了起始与演化的模拟后,其结论虽未能直接推翻‘虚拟论’与‘创造论’,但已然将先前置信度最低的‘自然演化论’,从可能性上提升到了与前两者相同的程度;
而最具备诱惑力的、通过场弦拟态来成为‘造物主’的尝试,却在中间态的微观领域碰到了一扇被紧闭的大门......
~~~~~~
利用‘领域显微镜’,巫医们开始对世界在另一个层面上的构成,迈开了最为坚实、也是最为基础的一步;
通过一种被命名为‘虚子侵入’的实验,首先是原子核被切实的观测到、概率性的电子场亦是延伸入梦境领域当中;
而其后,巫医们又野心勃勃的、展开了对核内结构的探索;
他们利用‘虚子’在领域覆盖范围内的可操控性,先一步的发现了带负电、以及中性的更基本粒子,并依据特性、将它们分别命名为‘负子’与‘中子’;
再之后,原子核内之负、中子数目,对原子特性的影响也被随之发现;
由此,最初的‘元素周期表’诞生,而与之紧密相关的重元素、轻元素、以及‘衰变’、‘辐射’、‘同位素’等等存在与现象,也被陆续的观测到。
于是,巫医们先是抬头望了望太阳、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重原子核,然后紧锣密鼓的筹备起‘聚变’与‘裂变’实验室......
至此时为止,因为实验手段在实际上超过了理论基础,所以后者在前者的带动下不断有新的理论诞生、并由此展开新一轮的实验、然后又促使后续理论的接连出现......
在如此的往复循环下,一切就像是坐上了火箭那般迅速的被推动着,直到巫医们将视线转移至负子与中子的内部架构、转移至对电子的观测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