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银子缩水

    第10章 银子缩水 (第2/3页)

这个名字很新奇。

    “大马店是县城最大的一家客栈,专门有个歇马院,可以歇三百多匹马。”

    听到这个数量,方育能想象这家客栈有多大,差不多快赶上军队一个营了。不过他们不歇马,这样的客栈想来不会是在城里头。

    “如意楼是酒楼?”方育问。

    “是的,如意楼是城里最好的酒楼。他们家吃一顿饭,少则几两银子,多则几十两。”

    一顿饭几十两银子,春红惊掉下巴。他们家一年收入十多两银子,人家一顿饭就够他们家好几年。

    方育觉得一顿饭几十两银子不算贵,但“他”走得仓促,身上只带了六百两银票、十几两碎银。

    想到银票,他问道:

    “县城有钱庄可以兑换西凌银票吗?”

    这里是南越国,西凌国的银票在这里不能直接用。

    “是商票?还是官票?”小石头问。

    “银票”是一种便于携带的支取凭证,最早由商号发行。

    比如南方的“甲商号”,要到北方购买一批东西,需要一千两银子。带着一千两现银上路很危险,于是便在南方出具一张银子支取凭证,到了北方,在“甲商号”支取出一千两现银。

    这样的支取,需要“甲商号”在南方、北方均有商号。这是有局限性的。

    于是,有生意往来的几大商号,比如“乙商号”“丙商号”,他们之间达成协议,互认对方的银票。于是南方的“甲商号”银票,可以在北方的“丙商号”支取现银。

    由此也衍生出一个专门支取兑换的机构——钱庄。

    当然,钱庄的功能不仅是支取兑换,还有存银、借贷。同时钱庄也发行自己的银票。同为商票。

    只要有商号钱庄的地方,商票基本都可以用。但是,国家官府发行的银票,在本国很好使,任何一家钱庄都认,但是到了国外,就不一定了。

    “是官票。”方育道。

    小石头想了想,说道:“西凌官票,最好去找西凌商人兑换。”

    “为什么?”陈晓不懂。

    古代钱庄她知道是干嘛的,相当于现代银行。不过对于这里的“跨国金融结算”,她完全不懂。

    小石头道:“去钱庄兑换,人家至少收你两成费用。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