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拉上“贼船”

    第四十八回 拉上“贼船” (第2/3页)

    茅元仪问道:“你为什么对王巡抚这么没信心?为什么认定辽阳城一定守不住!”

    这一提问,让杨承应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证明茅元仪还没打算上报此事。

    不然,茅元仪会毫不客气驳斥自己刚才说的话。

    询问辽阳的军情,说明还有转圜的余地。

    “理由很简单,利益!沈阳是一座大城,奴酋好不容易夺取,怎会轻易失去,肯定会以命相搏。”

    说到这里的时候,杨承应又把球提给茅元仪,“请问,明军能做到以命相搏吗?”

    茅元仪一怔,片刻后,摇了摇头。

    他做过杨镐的幕僚,很清楚明军是什么情况,也知道杨镐为了试图改正军纪,编写过大量细致入微的律条,以确保不发生为了争抢首级而导致全局大败的情况。

    然而,这一切在萨尔浒之战的敌军大胜面前,荡然无存。

    此后接替杨镐的辽东经略,能力一个比一个差,训练士卒更是不怎么用心。

    就在茅元仪对辽东局势不抱任何期望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大量的走私铁的船,这些船都是与朝|鲜贸易的船。

    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为了获得直接又有力的证据,亲自前来金州查探。

    没想到金州哨探太厉害,居然还没来得及记录证据就被逮住了。

    “你看吧。辽南已危如累卵,我如果不想办法解决,山海关之外的大片土地都不再归于大明。”

    杨承应低下了头,淌眼抹泪:“我做这些事情,万一被发现是死路一条啊。可是不这样做,金州百姓该怎么办?”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嘛。

    对付这些心怀家国的士大夫,没有啥比悲壮英雄更令人动情。

    从他与袁应泰见过面,并详细询问过自己的情况来看,这位老兄应该对自己还是有些好感的。

    使出一计“刘备哭荆州”,应该能赚取这位“鲁肃”的好感,为自己赢得都督“南郡”的成果。

    果然,听到杨承应这么说,又看到他流泪的样子,茅元仪长叹了一口气。

    “我此来只是调查,并没有致你于死地的意思。”

    好家伙!这老兄是不是有点天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