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回 钢铁作坊

    第七百零三回 钢铁作坊 (第2/3页)

手放在面前,向杨承应施了一礼。

    杨承应微微一笑,拉着他的手往前走:“走,咱们去看一看钢铁作坊的情况。”

    集宁的东南方约一百一十里,有一座铁矿。

    钢铁作坊就建在那里。

    从大同来的煤,大多运到了那里。

    把煤焦化后,再来炼铁。

    不过,由于那里的铁矿属于贫矿,是不能直接进高炉。

    必须得提前烧结。

    杨承应待在集宁的目的,也是教会工匠制作简易的烧结炉、转炉等炼铁用具。

    至于高炉的建造,杨承应和在朝阳县一样,选择“小步快跑”。

    就是因地制宜,建造几个古代科技所能达到的高炉。

    每几个高炉对应一条生产流程。

    打个比方,高炉出铁水,先用土法测定含碳量。

    确定是碳酸钢后,再用铁水包转到转炉,然后加入其他的配料,制作出对应的钢。

    等有了材料,就可以制造全金属车床等,再制作出蒸汽机。

    把蒸汽机用于挖矿,和配合鼓风机,让高炉温度升起来,制作出更好的钢铁。

    再用更好的钢铁继续制作。

    如此,周而复始。

    至于为什么不把朝阳县的蒸汽机运来。

    一是太远,想运要费很大很大的劲。二是,熟练工太少,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人才。

    负责钢铁作坊的是刘承爱,以及天工局一部分。

    他们到的时候,远远看到从作坊飘出一股股黑烟。

    “经略,属下有个请求,不知道经略可不可以答应。”

    多尔济达尔罕忽然开口。

    “什么事?说出来听一听。”

    杨承应翻身下马,把爱马交给侍卫。

    钢铁厂不适合战马靠近。

    “属下想,可不可以在集宁建一座喇嘛庙,供奉佛祖。”

    多尔济达尔罕说道。

    “你怎么突然提这个话?”杨承应看了他一眼。

    “属下看到作坊,就想到了铁锅,从铁锅就想到了佛祖。”

    虽然不知道多尔济达尔罕这话逻辑在哪儿,但其中害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