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二回 扯皮

    第一千零四十二回 扯皮 (第2/3页)

责难逃。

    这些弯弯绕绕,都是党争的后遗症。

    潞王人傻了,这和救弘光皇帝有关系吗。

    马士英也赶紧出面:「王爷,当时一片混乱,陛下自己误入敌营也是没办法的事,求王爷法外开恩。」

    潞王在心里叹了口气,只是抬了抬手,让他们起来。

    为了不让百官理解错他的意思,他再次修改措辞:「辽东军下一步是杭州,我们如何应对?」

    「杨承应仅用半年不到的时间占据广大区域,应该没有余力南下进攻。可以派人北上议和,将他占领的太平、应天和镇江三府割让给他,约为兄弟之国。」

    马士英的这个馊主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自古以来,南北对峙的次数很多,如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和南宋等。尤其是南宋和金国,金国席卷北方,然后被北方的动荡绊住了手脚,让南宋议和成功了。

    救皇帝和收故土都办不到,唯有这个计策。

    潞王点头:「好吧。不知道谁可以担任使者?」

    马士英提议:「陈洪范可以担当重任,老人家曾出使过京师,也不会觉得陌生。」

    众臣都说有道理。

    潞王同意,当即命内阁写一份圣旨,让陈洪范拿着,前往南京议和。

    话音刚落,有官员道:「启禀王爷,如今内阁只有马士英一个人似乎不妥,请王爷再许一人入

    阁。」

    「这话有道理。」潞王看了一眼马士英,想看他是什么态度。

    马士英能有什么态度,好不容易能为内阁首辅,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不过他没有正面反对,而是道:「按照规矩,阁臣必须是翰林院出身,这杭州还有翰林院出身吗?」

    翰林院出身的官员,都被杨承应在京师和南京一勺烩了,剩下的要么资历不足,要么威望不够。

    「有,」那名官员道,「福建漳州府的黄道周,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后出任庶吉士。」

    马士英愣住了。

    娘的,怎么把这货忘记了。

    潞王点头道:「资历的确够,可以准许入阁。」

    「陛下……」马士英想开口说话,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